311教育学考研经验(浙江大学教育学考研经验)

2024-04-24 11:58:59

自我介绍:本人大学专业是新闻相关专业,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是浙江大学的教育学专业,属于跨专业考研,成绩388分,英语一86,政治82,专业课220,目前已拿到了录取通知书,成功上岸了!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享一下我的备考经历,希望能帮到大家!

我的通知书

嘿嘿嘿

关于跨考

亲爱的,别怕!!!我可以说教育学的半壁江山都是跨考学子打下来的,之前和我一起考的8个人里,有4个都是跨考专业,有学英语的,学财务的、学旅游管理的,加上我学新闻的,怎么看都和教育关系不大,但我们都成功上岸了。当然学校不要跨考学子也是有的,但那只是很少一丢丢的学校,真正包容的学校会接受所有优秀的学生,所以不论是否跨考,只要自己不妄自菲薄,向着自己的目标冲冲冲就完了!

接下来就是大家关心的书籍推荐!!!

政治书单:

1、肖秀荣全家桶(包含知识点精讲精练、1000题、肖八、肖四)

2、徐涛冲刺笔记(徐涛视频课上呈现的内容,是浓缩的精华)

3、腿姐30天上70选择题集(腿姐的选择题出题确实厉害!!!、之前我学姐也是推荐的腿姐)。

英语书单:

恋练有词(背单词)、张剑黄皮书(刷真题必备)、教育长难句、阅读的逻辑(唐迟)、王江涛、何凯文的作文书。

专业课教育学综合书单为:

1、指定的全套参考书

2、凯程311教育学应试宝典、应试题库、真题汇编三件套;(以应试宝典为主!)

3、高教版的1000题(主要用来打基础)

有了好的学习资料,选对复习方法更是非常重要的。

政治 复习方法:

基础(6~7月):基础复习阶段我用的是肖老的《精讲精练》、《1000题》搭配徐涛的基础班视频,顺序就是先看精讲精练预---视频---做题,一轮基本只能记住一些零碎的知识点。

强化(8~9中旬):用了45天的时间把《精讲精练》和《1000题》又过了一遍,同时开始做徐涛的《优题库》,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整理自己的错题集,这个方法非常有效,一般做整理后在遇到相似题目,错误率会大大减小,当然政治一般字都很多,我的方法是把题分成知识点类、时政类,理解不当类直接将核心内容整理下来多看多记就行。

巩固(9中旬~10月):刷腿姐《30天70分》腿姐的是真的666,我选择题几乎都是腿姐帮的忙。同时《优题库》和《1000题》上的错题再重新刷一遍。

英语 复习方法:

单词:背单词是一个需要坚持的事情,早晨学新词,晚上复盘,复盘的时候,把书盖上,把脑子里记下来的单词都写在纸上,加深单词印象,而且因为最终我们记住的知识都是要呈现在答卷上的,所以默写不仅能帮助记忆还可以训练我们答题的方式。每轮复习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对顽固词汇进行编辑,这样逐轮筛选淘汰,效果非常不错。一定要记住,单词复习要有针对性,不是雨霞均沾,不能都宠幸一遍,单词复习的最大作用,是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速度。我们需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如何解题上。

完形填空:一般我先顺着文章做一遍,不会的就空着,一遍刷完之后再仔细斟酌顺便检查。大家平时空闲的时候多看看热点新闻,完形填空一般和这些关联比较大,有可能在考试中捡到便宜,考查内容无非是词语搭配、连词使用、介词使用、副词使用等,大家可以看一些总结性的完形填空书或视频。

阅读:在过完一轮单词之后,我就开始刷真题。我并没有按照题型刷题,而是一张试卷一张试卷来做。按照每三天一张试卷的节奏进行做题。没有按照题型来做是因为在我看来,所有题目的本质都是阅读,即词汇和语法,只要你的单词语法基础足够,搭配一定的技巧,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关于细节分析题,我建议大家每个选项都圈出为什么不对,并在原文中标出来,一方面可以帮助确认答案,另一方面在检查时也有利于定位,这个在考试时也适用,不要觉得圈出来浪费时间,如果做错了第二年重来会浪费更多时间。另外,我觉得没必要手译,既浪费时间,又不利于思维锻炼,如果真想翻译,可以看着文章尝试口译,部分长难句倒是可以自己动手翻译试试,也当做一次翻译练习。

翻译:首先明确翻译的原则是忠实,再一个翻译给分是基于采分点,看到题目先分析一下哪几个部分是关键采分点,接下来切割句子成分,在草稿纸上把每一部分句子都翻译出来,最后组装成一段有逻辑的完整的话,最后再看看一些词语翻译是否恰当,适当修正。

作文:

作文也要多投入时间,与阅读交叉感染,学习阅读的同时也是为作文打基础。

丝毫不建议背诵“所谓范文”,也丝毫不建议“押题”,每一个“押题”在我看来都压了个寂寞,作文的逻辑是通用的。

自10月份开始,开始模仿范文的行文结构,但替换成自己能理解、能驾驭的词句。取材自阅读,用之于作文。

每个学生对英语分数的要求不一样,那就老生常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是想切实增强一下自己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这些话有点儿小用的。

专业课 复习方法:

311指定教材一共有六本书,分别是教育学、教育学基础(王道俊的教育学和教育科学出版社的教育学基础都属于教原)、教育心理学(教心)、中国教育史(中教史)、外国教育史(外教史)、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研),教材我是在网上买的,好处就是能看到一些笔记内容,但不幸的也是如此,我买的中国教育史,笔记倒是写的满满的,回来一杯咖啡就毁了,不知道学姐学长在哪里买的笔,晕染效果那叫一个杠杠的,般情况下按照中教史、外教史、教心、教原、教研这样的顺序去复习,我是这样做的。

中教史是我们自己国家的历史,这个看起来比较轻松,一些知识手到擒来,所以可以从中教史慢慢看起,并在看中教史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让自己慢慢进入学习状态。

外教史这个部分要记忆的东西多且杂,需要自己整理梳理,放在第二步就是为了留出背诵时间。

教育心理学这个部分比较注重理解,但只要理解了就很容易背诵,而且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有很多的地方有联系,赫尔巴特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最好把教心排在教原之前。

教育学原理是初试占比最大的学科,在300分总分中占100分,复习完中外教史、教心后,已经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了,这时候再去学习教育学原理就会比较容易一些。

教研放在最后复习,因为内容比较简单,但是也不容忽视,最后有一道30分的选做题,有一道就是教研的题目,通常选做这道,这道比较好拿高分,而且成功上岸之后,这部分会一直陪伴你研究生生涯,所以好好学吧。

专业课要不要做笔记?

我考研时候是做了笔记的,而且是每部分都至少做了两遍,第一遍较为详细,听着视频课写,第二遍自己在白纸上一边画框架一边背诵。但是针对不同的人也应用不同的方法,有些同学可能看着教辅书就足够理解背诵,有些同学可能像我一样喜欢做笔记加深理解,不论是哪种方法,笔记最终目的是帮助理解,只要能记住能理解,就不用太纠结于做笔记,尤其是一些强迫症的同学还喜欢把笔记做的工工整整,这样很浪费时间,不用太过于追求完美。

关于知识背诵

1找到最佳的背诵时间段,即一天里自己记忆力最好的时间段。

2根据信息加工理论,从短时记忆到长时记忆需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因此可以采用艾宾浩斯记忆表格,定期复盘之前背过的知识点,让记忆水平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3在背诵中最容易犯的错误是逐字逐句地背诵,采用关键词记忆法,每个知识点提取n个关键词,通常是名词,然后对这些关键词进行记忆,不仅减轻了背诵的负担,而且可以避免答题时遗漏要点,在答题时把关键词稍微扩展一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组织之后即可。

4整理背诵框架,米勒(Miller,1956)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士2个组块,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因此,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分类,将其细分为不同的组块,每个组块的内容控制在7个以内。就会比较容易记忆,比如背人物思想,就根据简介、思想内容、评价三个组块去记忆,然后思想内容里又分成3-4个组块去记忆,这样能够达到很好的背诵效果。

5理解背诵内容,有很多理论类的知识点可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用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去辅助记忆

复习进度: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习进度,复习遍数多不代表掌握扎实。大家可能三四月就开始复习,去年这个时候我还在为毕业论文焦头烂额,7月才开始复习,最终也顺利上岸了。所以时间和速度不是衡量一个人复习质量的标准,大家只要自己有复习节奏和计划,扎扎实实地学好每个知识点就足够了,不要和别人比快,这样除了增加自己的焦虑没有任何作用。

复 试:

时间准备:

在考完初试后,可选择休息一两天后立刻对答案,以便对后来的事情有一个相对的把控。

我的预测是偏保守的,即认为自己能过国家线却不能过院校线,所以只做一些基础的复试准备,如英语自我介绍、简历优化等工作。

但是这些工作的完成,让我在后期有更多的时间去阅读导师的论文,所以我认为这些基础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里真的提醒一点,如徐影老师所说:必须要早做准备!

至少在国家线公布的15天前,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预判,到底是准备一志愿、准备调剂还是两者兼有?

你拖的时间越久,遗忘的知识越多,你的学习状态也就越差。(其实我也是有点“拖”,最终复试并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效果,有点小遗憾)

身心准备:

没到最后的复试名单出来之前,我的成绩其实是不太安全的,毕竟今年的A区学硕国家线已经达到了351,历史新高。

所以我也做好了两手准备——进不了,我能接受;若进了,那也是我的运气好。果然,我排倒数进了复试线,排在计划招生名额之外。

但由于我先前的准备以及我良好的心态,我逆袭上岸了!

复试准备过程很煎熬,因为很多学校不像初试那样有明确的书本和教材,需要我们大量阅读课外搜集到的相关二级方向书籍、教育学名著、导师论文,还要回忆起初试专业课知识、准备中英文问题、准备在导师面前准确表达自己等等。

复试脱离了初试的氛围,需要学习的量却不少。这是一次身心的全新磨练,需要我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复试考什么

1、专业课理解程度

2、中英文自信表达状态

3、一定的运气

写在最后的话:

最后给大家说说心态的问题,有时候背不下来、学不下去真的是很糟心,不过,你要知道,你熬过最难受的阶段之后就会很轻松了,就像爬山一样,半山腰总是最累人的。我想对你说,你真的很棒!你正在为变成一个更优秀的人更努力奋斗。人的一生其实并不算长,成长到现在,我们差不多走过了人生的四分之一,人的一生是有无限可能的,当你跨出考研这一步时,恭喜你,属于你的太阳,此刻正在光芒万丈。

教育学考研,311考试需要准备哪些参考书?

今天带同学们仔细复习《教育学硕士专业课的第五本书》

《当代教育心理学》第三版陈琦刘儒德主编

今天是第三章( (学生的个人差异) ) )。

本章主要由个人智力差异、个人学习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和性别差异三小节组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学生。

每个学生都有优缺点,在学校生活中也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这或多或少与教育中的个人差异有关。

学生个体差异主要表现为先前知识、智力、学业能力倾向、学习风格、意向水平、性别及家庭文化背景差异等。

一些差异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普通班级授课的情况下难以应对,但也有一些可以在教师教学的同时灵活应对。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需求是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个人智力差异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提出智力包含两个潜在因素。 第一个是一般要素,简称g要素。 这是一种虚拟的、用于许多不同任务的智能能力,影响个人在所有智力测试中的表现。 二是特殊因素,简称s因素,这些因素只影响个体在某些能力检测中的表现。

随后,斯皮尔曼的弟子卡特尔和霍恩将人的智能分为流体智能和晶体智能两类。

流体智能是指空间关系认知、反应速度等基本与文化无关的非语言精神能力; 结晶智能是应用从社会文化中学到的问题解决方法的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能力。

一些现代理论家倾向于把智力看作一个复杂的系统。

接下来,介绍两个非常流行的关于智能的系统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和智能的三元智能理论。

多元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提出,他认为智力应该是解决某一特定文化状况或社区中出现的问题和制造生产的能力。 人类至少存在8种智能。 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肢体-动觉智能、音乐智能、人类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

每种智能都表现出区别于其他智能的独特思维模式,但这些智能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

加德纳先生倡导新的教育观“以个人为中心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有这八种智能,但擅长的智能各不相同,教学必须以学生智能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的特长智能。

耶鲁大学的斯坦伯格提出了三元智力理论,试图解释更广泛的智力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由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三者中相对独立的能力构成,完整的智能理论应说明智力的三个方面,即智力的内在成分、智力成分与经验的关系以及智力成分的外部作用。

这三个方面分别构成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和情境亚理论,分别说明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斯坦伯格的三元智能理论为教学提供了很多启示,一方面教师需要关注所有学习行为对发展智能三个方面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智能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和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个人学习方式的差异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中习惯或偏爱的方法,即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时表现出的个人特色方法。

关于学习风格,主要以奈欣斯的三维理论、雷诺的六维理论、柯尔贝尔的二维坐标理论为代表。

常见的学习风格主要从感觉通道和认知风格两个维度进行讨论。

感觉通道差异是指学习者对视觉、听觉、动觉刺激的偏好程度知识风格是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信息加工的典型方法。

常见的认知风格有场依存型和场独立性、反思型和冲动型、整体性和系列性、深层加工和表层加工四种。

社会背景和性别差异文化的差异不仅存在于国家之间,也存在于一个国家社会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

文化差异普遍存在,但并不是所有的文化差异都很明显,了解学生的文化背景对有效地教授学业内容和建立学校期望的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某个特定群体或事物的相对固定、概括、笼统的看法。

刻板印象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和自我意识,从而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动机、学习期望和其他行为方式。

教师对学生所持的刻板印象从两个方面对学生产生长期或短期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刻板印象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和行为使学生成为回应教师期望的人。 另一方面,当我们把学生置于刻板印象时,学生往往会有刻板的威胁。

男女之间的许多行为差异来源于男女不同的生活经历,其中包括成人不同类型的行为的加强,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和要求不同的性别差异更为重要。

学生终身坚持接受和进行性角色社会化过程,即社会认定的性角色行为。

教育内容中也广泛存在性别偏差问题,即便是遵循社会性别公平指导方针编写的教材中,也往往存在这种微妙的语言偏差。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在师资的选择和表达、课程管理、课堂活动的设计、师生交往方式以及其他行为方式等方面避免性别的偏差。

今天和同学们分享到此。 明天继续本书的第四章。

有问题的同学可以私信我,关注我,带你去登陆教育学硕士!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