湟源县旅游景点(西宁十大旅游景点)

2024-04-18 09:03:00

西宁十大旅游景点:塔尔寺、老爷山、丹葛尔古城、青海省博物馆、东关清真大寺、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日月山、西宁市人民公园、浦宁之珠、中国工农红军西路纪念馆。

1、塔尔寺

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千米处的湟中区城鲁沙尔镇。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

2、老爷山

老爷山又名元朔山,位于西宁市北约40千米,大通县境内。山上有火烧台、老虎洞和古寺庙遗址。主峰西南皆为悬崖绝壁,北面与牦牛山相对。加上高原气候多变,有时浓云密布,有时天朗气清,登高眺望,云海苍茫,漫步林中,别有野趣,为西宁市旅游胜地之一。

3、丹噶尔古城

丹噶尔古城,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丹噶尔,即藏语“东科尔”的蒙语音译,意为“白海螺”。自西汉以来,这里便逐渐成为商业、军事、宗教、民俗等多元文化交融的重镇,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古城内长不足千米的主街连接着城隍庙、文庙、丹噶尔厅等建筑。

4、青海省博物馆

青海博物馆,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西关大街58号,是青海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大型综合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800平方米,展出面积9146平方米,馆内设主、侧展厅9个。

5、东关清真大寺

清真大寺是西宁古城著名的建筑,位于西宁东关大街路南一侧。寺院占地面积1.194万平方米,大殿本体占地面积1102平方米,南北楼各363平方米。清真大寺历史上曾经多次遭到破坏,又不断修建,现存的建筑是1913年时重建,1946年时改建并扩建,1979年时又重修,是我国西北地区大清真寺之一。

6、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

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行知路,是—处集野生动物观赏、保护、科研、繁育、科普教育为—体的大型综合野生动物园。园内主要展区包括猛兽散养区、草食动物散养区、百鸟苑、灵长馆、小型猫科动物馆和小小动物园六大展区,还有水禽湖、大型珍稀动物馆、豹馆、鹦鹉馆、斑马馆和海洋馆等动物展出场馆。

7、日月山

日月山旅游景区,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西南40公里处,是青海省内外流域的天然分界线,划分了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景区自然风光壮美,周边群山环绕,山势舒缓逶迤,东、南部山峦叠嶂,极目处奇峰积雪,高耸峻峭;区内主要景观包括唐蕃古道、公主泉、回望石、文成公主雕像及青铜浮雕、双亭壁画、日亭和月亭、文成公主庙、中华地理界碑石、古道博物馆等。

8、西宁市人民公园

西宁人民公园位于西宁市城西湟水与北川河交汇处南岸,总面积40余公顷。园内主要游乐设施有花卉区、人工湖、儿童游乐区、动物观赏区及美术展览馆等。西宁人民公园是西宁市最大的公共游乐公园,居西宁新八景之首。西宁人民公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西宁人民公园是一个集园林、文化、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9、浦宁之珠

浦宁之珠多功能观光塔是集广播电视发射、城市规划展览、旅游观光为一体的西宁市又一标志性建筑,设计品位高,方案新颖、造型美观,是现代技术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该塔不仅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特色和把西宁建成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时代主题,更加体现了浦宁两地人民深厚的情谊,奏响了携手共创美好家园的时代强音。

10、中国工农红军西路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先后被命名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培育基地等称号。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老爷山百度百科-丹噶尔古城百度百科-浦宁之珠

湟源有什么好玩的啊!

湟中地区比较出名的旅游景点还是非常多的,例如湟中莲湖公园、塔尔寺酥油花馆、青海藏文化馆、湟中县博物馆、金刚殿以及泉湾等等。这些旅游景点都蕴藏着湟中地区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游客游玩的同时还能够领略到不一样的湟中。

湟中莲湖公园

西宁湟中莲湖公园以蚂蚁沟水库而建成,公园以旖旎的湖光山色而著称。蓝天和白云下的湖水,一尘不染,天空中的白云和雪山影在湖中,似乎是一幅丹青水墨画。

塔尔寺酥油花馆

塔尔寺酥油花馆地址:青海西宁湟中县居板古巷附近。

塔尔寺酥油花馆简介:塔尔寺内的酥油花馆建于1984年,是用来专门陈列油塑艺术----酥油花的。酥油花馆内的酥油花每年都要换一次。为了不让馆内陈列的酥油花受温度的影响而走形走样,馆内物安装了空调电器,使得酥油花能一年四季“常开不谢”,供游人展览欣赏。

青海藏文化馆

青海藏文化馆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县迎宾路A1号,塔尔寺以东约1公里

青海藏文化馆简介:青海藏文化馆于二零零六年十二月奠基,乃青海省“十一五”文化旅游建设之重点。蒙省、市、县各级政府与领导之关爱,历数载寒暑,青海藏文化馆于二零零九年十二月落成,翌年三月向公众开放。青海藏文化馆之特色,首在其设计理念。

湟中县博物馆

湟中县博物馆地址:西宁市湟中县城内(距塔尔寺约一公里)

湟中县博物馆简介:湟中县博物馆,在青海省湟中县城内,距青海著名寺院塔尔寺约一公里。建筑面积 1100多平方米。展品大部分为本县出土文物,其中重要展品有从该县卡约村出土的卡约文化彩陶,从汉墓出土的丝织品和釉彩品,还有从塔尔寺藏品中选出供展览的金属和陶瓷器物以及竹、木。

金刚殿

金刚殿地址:青海省西宁市中县城鲁沙尔镇塔尔寺景区内

金刚殿简介:全称西纳依怙殿,藏语谓之“贡康”。贡康(依怙殿),始于藏历木马年(明万历廿二1597)由西纳·宦觉坚参建殿并塑密乘本尊佛和六臂依怙护法等,故称贡康(意为依怙殿)。主尊宗喀巴大师铜像建于1855年,系单层筒瓦歇山顶建筑,坐北朝南,位于释迦殿前。

泉湾

泉湾地址: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

泉湾简介:泉湾,那尕则滩涂沼泽地,位于青海湖西南边,主要生长有湿生植物苔草、扁穗草、杉叶藻等。这里有多处泉水涌流形成沼泽湿地,冬季不封冻,人、畜不易进入。近湖岸6-8公里范围内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是青海湖裸鲤幼体生活区,也是众多候鸟、旅鸟育雏区和栖息地。

湟源县基本概况

湟源县位于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河源头,总面积1509平方公里,全县辖9乡2镇,147个行政村,7个居民社区,总人口14万人,有汉、藏、蒙、回等13个民族。

湟源县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与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是通往青海西部牧区和西藏的重要门户,素有“海藏咽喉”、“海藏通衢”之称。距省会西宁48公里,109、315国道、青藏铁路穿境而过,西湟、湟倒一级公路也相继建成通车,全县乡乡通公路,交通十分便利。县内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4座,省内最大的湟源和平330千伏2X24万千伏安变电所即将建成,全县建成和即将建成的小水电站装机容量可达20000千瓦。湟源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其独特的冷凉气候,为发展特色蔬菜和中藏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畜牧业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通过西繁东育、自繁自育等措施,牛羊养殖已形成规模,2003年被省农行评为全国唯一一家“信贷信用县”。水利资源丰富,境内有大小河流86条,湟水河平均流量4.99立方米/秒,药水河平均流量2.58立方米/秒,现已建成和在建的梯级小水电站12 座。旅游景点星罗棋布,以大黑沟、西石峡、药水峡、华石山、宗家沟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日月山、城隍庙、扎藏寺、唐蕃古道等为主的历史人文旅游资源溶汇了瑰丽的宗教文化和雄浑的高原自然风光。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达到24.75%,是全国绿化造林百佳县和全国生态农业试点县。湟源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冶炼、建材、畜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小水电等五大行业体系。大华工业园区已确定为市级工业开发园区。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深化对县情的再认识,提出了“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科技兴县、三产活县、畜牧富民、城镇带动”的发展战略,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把湟源建成集商贸、旅游、休闲、娱乐、农副产品加工为一体的西宁市卫星城镇。

经济现状湟源是典型农业县,经过50多年的建设,经济综合努力明显增强。200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9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21%;工业增加值1.47亿元,增长17.8%;地方财政收入3043万元,增长24.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86.44元,增长18.0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4亿元,增长10.0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7亿元,增长7.5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68‰。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两位数增长。

地理湟源县位于著名的日月山脉东麓,湟水上游,是青海省东部农业区与西部牧业区的结合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结合部,藏文化和汉文化的结合部,扼唐蕃古道险塞,据南丝绸之路要冲,为通往牧区门户,向有“海藏咽喉”之称。湟源县海拨在2470--4898米之间,垂直高差2640米,县城所在地海拨2690 米,湟水河自西向东横贯境内,药水河由南向北,在县城东南汇入湟水河,把整个湟源分成三块。湟源县除湟水河、药水河沿岸有两条比较狭长的河谷地带外,全县均为山区地形。

气候湟源县深居内陆,属大陆性气候,光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气温日差大,春季多风,夏季凉爽,冬季干燥,无霜期短,冰雹、干旱频繁。最热的7月份平均气温为 13.9℃,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气温为-10.5℃,全年平均积温大于或等于0℃的为2062.6℃,大于或等于5℃的为1878.1℃,大于或等于10℃ 的为1182.1℃,年均气温为3℃,气候冷凉。年平均降水量为408.9毫米,多集中在7、8、9三个月。

——农业湟源县根据本地地形、土质及气候特点,因地制宜大搞农田水利建设,坚持走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路子,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全县建成了以南北两大灌区为主的国营和民营渠道117条654公里,控制农田灌溉面积15万亩,全县累计兴修梯田达21万亩,基本实现了浅山坡地梯田化、农田灌溉水利化、农田林网化、人畜饮水自来水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随着近几年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湟源县的西芹、甘兰、胡萝卜、蒜苗、大葱、笋子等高原冷凉反季节蔬菜,以及大黄、薄荷、黄芪等高原中药材种植已初显端倪,为特色种植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人口 湟源县总人口13.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6万人,农村人口10.68万人,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满族、俄罗斯族等13个民族.

面积湟源县位于北纬36度20分至36度52分,东径100度54分至101度25分之间,县境东与湟中县为邻,西与共和县相接,南与贵德县毗连,北与海晏县接壤。东西宽41公里,南北长62公里,总面积为1509平方公里。

行政区划 湟源县共有大华、城关2个镇和日月、和平、城郊、东峡、波航、申中、塔湾、巴燕、寺寨9个乡,147个行政村,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工业建国以来,湟源县积极发展“五小”工业,办起了农机、塑料、水泥、造纸、皮革、副食品加工等小型工业企业,其中皮革制品、湟源陈醋、塑料制品等产品在 70、80年代驰名省内外,湟源也成为全省工业发展比较领先的县份之一。近年来,特别是湟源划归西宁管辖后,积极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成了以冶炼、建工建材、生化制品为主的大华工业园区,以资源开发与加工、能源利用转化为主的冶炼、建工建材、水能开发、农畜产品加工等产业格局已经形成,其中:年产 5000吨的湟源陈醋,年产60000吨的硅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并研制开发了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并填补国内空白的干酪素和牦牛壮骨酱。

畜牧业湟源县充分利用紧靠牧区的区位优势和现有草场资源,以“自繁自育”为基础,以草业建设为支撑,以“西繁东育”为突破口,把畜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一大主导产业来培育,截止2002年,年贩运羊 万只、牛万头,全县各类草食畜存栏达到17.19万头(只),其中:牛3.1万头、羊12.99万只,生猪存栏5.03万头,畜牧业总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达到37.5%。同时,以南山地区32个村为主的小群体、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丹噶尔畜产品活畜交易市场一期工程130个高标准棚圈已经建成并开始运行。

旅游业湟源县有20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日月山等旅游景点享誉国内外。近几年,湟源县把旅游景点的开发建设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方融资搞建设,投资741万元完成了日月山景点一期工程建设,以日月山为龙头,以城隍庙、北极山及其它自然景观为依托的旅游网络已初步形成。

商业贸易改革开发放以来,湟源县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广大农牧民,特别是城镇居民具有经商传统的优势,加快商业贸易和服务业的发展,逐步成为农村牧区的商品“集散地”和“中转站”,在商品流通领域形成了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多种经营方式相互竟争的流通体系,城乡购销活跃,已建成综合市场和蔬菜、畜产品交易、商品批零等市场多处。2002年,全县个体工商户达到4010户,从业人员5483人。

科教文卫全县现有普通中学11所,小学175所,教职工1526名,在校学生22615名,小学生入学率100%,初等教育16、18周岁完成率分别为99.9% 和90%,有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所,农业职业学校1所,文体主要设施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档案馆、科技中心、新华书店、体育场、职工俱乐部、**院等;全县有电视台1座,乡村地面工程接收站88座,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达6100余户,占城镇用户的95.2%以上;农村闭路电视56个,开路电视村20个,城乡电视普及率达98.7%,全县有科技协会13个,研究会4个,有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11所;2002年人口出生率为 11.31‰,自然增长率为7.21‰。

交通、电力、通讯湟源县地理集团重要,交通便利,兰青铁路西至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直连全国各地,109、315国道穿境而过,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有客货铁路运输站 6处,全县乡乡通公路有110千伏变电所2座,35千伏变电所2座,全县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全部开通。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