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语文试题(2014年小学语文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4-04-19 01:44:28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酝酿(niàng) 驯良(xùn) 可恶(è)

 B.处理(chǔ) 埋怨(mán) 干涸(hé)

 C.上溯(shuò) 畸形(qí) 卓越(zhuó)

 D.省亲(shēng) 旌旗(jīng) 称心(chè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狼藉 改弦更张 读书扎记 一幅楹联

 B.拮剧 心心相印 竭泽而渔 纵横捭阖

 C.通谍 绿荫蔽日 和盘托出 无耻谰言

 D.修葺 绵里藏针 别出心裁 焦头烂额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虽然是纤维结构却又不易燃烧,这是石棉的_________。

 ②没有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文艺的_________。

 ③我们要耐心教育孩子,不要_________他们的自尊心。

 A.特色、冲破、迫害

 B.特性、突破、迫害

 C.特色、突破、伤害

 D.特性、冲破、伤害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勘探队员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他们对这些却不以为然,他们一心扑在工作上,要为国家找出丰富的矿藏。

 B.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功亏一篑,实在可惜。

 C.“欲写龙湫难下笔,不来雁荡是虚生”,当游览到雁荡山大龙湫瀑布时,人们真有乐此不疲、不愿离去的感觉。

 D.父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躺在病床上,对前来探视的战友侃侃而谈。

 5.“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此高”。这首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 ()

 A.苏洵 苏轼 苏辙

 B.班彪 班固 班超

 C.杜甫 杜牧 杜荀

 D.曹操 曹丕 曹植

 6.“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句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 比喻

 B.排比 比喻

 C.比喻 象征

 D.起兴 对比

 7.鲁迅《拿来主义》一文,指出对中外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

 A.等待别人送来

 B.随便别人拿去

 C.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D.运用脑髓,放开眼光,自己来拿

 8.作者、作品及作品中人物完全相配的一项是 ()

 A.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刘和珍

 B.曹禺,《雷雨》,鲁大海

 C.莫泊桑,《守财奴》,欧也妮

 D.罗贯中,《促织》,成名

 9.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骚体”又称“楚辞体”,得名于屈原的《离骚》,特点之一是多用“兮”字。

 B.散曲包括套曲和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曲子形式,体式比较自由。

 C.《白洋淀纪事》是孙犁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作品集。

 D.惠特曼是美国伟大的诗人,他的诗对我国“五四”以来的新诗影响很大。

 10.对下面这个复句类型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荔枝蜜》)

 A.条件

 B.假设

 C.转折

 D.因果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共47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4分)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本诗颔联所写的景象。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补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2分)

 (1)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2)_________,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3)_________,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4)寄意寒星荃不察,_________。(鲁迅《自题小像》)

 13.写出下列文化常识的有关内容。(10分)

 (1)“五岳”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_________、南岳衡山、西岳_________、北岳恒山、中岳_________。

 (2)《四库全书》是乾隆年间纂修的一部丛书,共收古籍3503种,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部分类,所以称为“四库”。

 (3)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剧中人物分别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角色行当扮演。通常所说的“末”,归入“生”中。

 14.看拼音写词语(每空1分,共12分)

 zhì shǐ chén jì zǔ náo yōu lǜ cù bù jí fáng

 () () () () () ()

 () () () () () ()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万古长() 表示绿的范围

 2.千山一() 表示绿的形态

 3.()色欲流 表示绿的时间

 15.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适当的意思。(只填序号)(每小题1分,共6分)

 “好”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优点多的或使人满意的,跟“坏”相反;②友爱,和睦;③易于,便于;④完,完成;⑤很,甚;⑥表示赞许、应允或结束等口气的词。

 (1)我穿好衣服就去,你先走吧!()

 (2)好!你真不愧是“学习雷锋积极分子”!()

 (3)这匹马跑得很快,真是一匹好马!()

 (4)这件事好办,你不用发愁。()

 (5)今天的天气好冷啊!()

 (6)六年来,我们和老师的关系一直很好。()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第1小题2分,第2小题4分,共6分)

 (1)缩句:渔夫的妻子桑娜毫不犹豫地收养了邻居西蒙的孩子。

 (2)巴西队击败了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

 改为“被”字句:

 改为“把”字句: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本题共4分)

 春 接天莲叶无穷碧

 夏 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 草色遥看近却无

 冬 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第19小题3分,第20小题4分,第21、22、23小题各2分,共13分)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选自《左传》)

 1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宋人既成列()

 (2)宋师败绩()

 (3)公伤股()

 20.翻译下面句子。

 (1)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2)若爱重伤,则如勿伤!

 21.宋襄公在战争中错过了哪几次有利的战机?归纳宋襄公说的两条作战原则,指出哪一条是主要的。

 22.找出子鱼批驳上述两条原则的话。

 23.本文中的宋襄公与《曹刿论战》中的鲁庄公有什么不同?

五、现代文阅读题。(共2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第24、25、26题各2分,第27、28题各4分,共14分)

 在爱的站台上送别(邓康延)

 人生的各个路口,感情负载得最重时,也许就是亲友离别的一刻了。时间和空间在那一瞬、那一站里显示出跳跃前的热烈和沉郁。我常想,倘若那站台、机坪、码头有知有觉,能承负起那么多的离绪别恨、远思长情吗?母与子、夫与妻、姐与妹、朋友同事、知己同学、恋人情侣,目光拥抱着。——当秋雨缠绵时,当暮雪飘洒时,当晨风微拂时,当星云游移时,汽笛响了。

 许多人一别再难相逢,这里便成为一个灰蒙蒙的背景,衬托起斑驳记忆;许多人又会久别重逢,于是这里便凝聚起双倍的柔情。

 每当我看到那些含泪又微笑,挥手再跟跑的人们,总觉得心头有什么被搅起。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

 我不能忘记这些场景:送新兵的站台上,一位母亲微笑着压住泪水。还未佩徽章的儿子以不熟练的动作向她行第一个军礼,列车和岁月就此行驶在进行曲中。一位乡下老人送读大学的孙女远行,两人为互让一张10元钱争来扯去。我知道了爱有多种形式,钱能表达,却不能丈量。一方去支边的一对恋人绞着手话别,他们不能相吻,便用目光拥抱。两位好似兄弟的青年难舍难分,我问送行的青年,“是老朋友吧?”“不,才相识几天。”他望着列车消失的前方又补充了一句:“患难之交。”我突然想起两句诗“天涯何处无芳草”,“相逢何必曾相识”,人世有这两番境界,也算得上高远旷达了。而最使我不能忘怀的,还是在四川一个烟雨迷蒙的矿区小站上,一群矿区初中的孩子为几个实习归去的师专学生送行。一个女孩率先哭了,顿时,站台被一片离情濡湿。竟有几个男孩子爬上火车,要再送一站。素来原则与心肠都挺硬的列车员默然允诺。在车上,我问几个未来的老师,他们一时难于成句,索性打开一大叠赠送的本子。有一本只题有一句:老师,您不会走出我的心。以后,铁轨就给了我这样一个意象:血管。再怎样延伸,也是循环,终归走向亲友心里、社会心里、祖国心里。

 站台,是一个细腻多情的少女,又是一个粗犷豪放的汉子,它身上淌着南方河的气息,它肩上托着北方山的情志,它怀着对往日的追忆,它举着对明天的期冀。

 毕竟,时代的站台,已缩短了远方与远方的距离、心与心的距离,已走出了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冷艳,已走出了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怆,已走出了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的孤寂。于是,便有我们这一辈人揣着激情,去西走日喀则,东奔大亚湾,北穿漠河,南跨老山。

 流动奔涌的,才是生活。

 我向往着远方,还因为在驶向远方的路上有许多站,站上有许多故事,故事里有许多相识或不相识的朋友,朋友们以他们各自的送行方式表述着爱意。

 人生是流动的,生活是流动的,爱却永久地站着,与坚固的站台一起挥手相送。

 24.“苍茫人世,因为这别离,有了某种缺憾;也因为这别离,缺憾成美。”你对这句话有自己的理解吗?你还能举出“缺憾成美”的一个例子吗?

 25.文中把站台比成细腻多情的少女、粗犷豪放的汉子,读了这篇文章,你还能把站台比喻成什么?请写出你的创意。

 26.古人笔下的送别诗很多,除了文中出现的之外,你还读过哪些?请再写出两句。

 27.作者将笔墨集中于站台,有哪些原因?阅读全文后,用自己的语言简要作答。

 28.文中描绘了一些不能忘记的送别场景,你的人生经历中一定也有过这样的场景吧,请回忆并描绘出其中的一个细节(不少于30字)。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每小题2分,共6分)

 考古学家在山西省垣曲县发现了商代城邑遗址,引发出商代历史地理上的一些重要问题。

 中条山横亘于山西南端,这里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它的北面是汾运盆地,南面是黄河谷地。从侯马到垣曲,正是跨越了这两个地区。在地理位置上,中条山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华”字得自华山。“夫中条之山者,盖华岳之体也”,古人把中条与华山看作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华夏的“夏”,得自“大夏”、夏朝。在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的两面。历史文献中说中条山以北有“夏墟”,南面偏东一带是“有夏之居”。看来夏朝的地域,确实是跨越中条山南北的。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夏族与中条的“人山关系”也应当具有独特的内容。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至少,中条山有丰富的铜矿,中部北侧又有巨大的盐池。历史地理学家关于河流哺育古代文明的论述已经很多,而山脉如何对文明做出贡献尚缺乏讨论。

 山间奇材,往往是山脉的重要价值所在。不过,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从宏观人文地理格局上观察,从中条北面翻越到南面与从南面翻越到北面,意义是不一样的。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是一个群山环绕比较封闭的地区,这里的人们可以过安定的日子,但若求大的发展,就必须冲破自然屏障,向南跨越中条,进入黄河谷地,进而东向伊洛,春秋时代的晋国走的就是这样一条强国之路。反之,从南面北越中条,往往是强者的入侵行为,商朝势力曾向北扩张,虽有改朝换代的政治意义,但不算是了不起的社会巨变。

 史书所记尧舜的传说多在中条以北,这或许暗示着夏族的渊源所在。因为夏朝的影响力的强大,汾运盆地便成为法统观念上的崇高区域。商人灭夏,定要翻越中条占有汾运盆地,意义不仅是获得这片肥田沃土,还要在法统观念上最后征服夏人。从动态地理格局上观察,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

 29.下列作为文中画线部分的证据,错误的一项是()

 A.山西南端的中条山山势和缓,并没有想象中的悬崖峭壁。

 B.中国在古代习称“华夏”,而“华”与“夏”都同中条山有关。

 C.古人早已看出中条山与华山本为一体,只是被黄河割开。

 D.考古学上代表夏朝的“二里头文化”地兼中条山南北两面。

 30.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关于中条山脉如何对中国文明做出贡献的研究,至今仍然是一片空白。

 B.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中条山的意义在于联结汾运盆地和黄河谷地。

 C.中条山北面的汾运盆地尽管群山环绕,比较封闭,仍不失为一片肥田沃土。

 D.商人要想在法统观念上灭夏,占有汾运盆地,垣曲无疑是一个必经之地。

 3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自然屏障的中条山成功地阻隔了商人的入侵,护卫着夏人的安全。

 B.相对而言,历史地理学界对“人河关系”的研究较为深入,取得了一定成果。

 D.历史文献中关于“夏墟”和“有夏之居”的记载,说明夏族发祥于汾运盆地。

 六、作文(本题共30分)

 皇帝要建宫殿,召集百将 ,木匠和石匠暗中竞争,木匠责备小徒弟,小徒弟心中不平,将木匠的尺子弄短了一截,而尺子等工具都是进贡的木材,这样木柱就短了一块,木匠和徒弟都面临杀头的局面。在焦急中,石匠想了办法,在石柱上加了一块东西,石柱凸起一块,将局面挽救。木匠和徒弟不但得以保存性命,并且石匠的这种方法形成了一种新的建筑风格,沿袭下来。

 以“双赢的智慧”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B 解析A可恶(wù);C上溯(sù)、畸形(jī);D省亲(xǐng)。

 2.D 解析 A读书札记;B拮据;C通牒。

 3.D 解析“不易燃烧”是石棉的特性,排除A、C项。自尊心应该用“伤害”来形容,排除B项,答案为D。

 4.B 解析略。

 5.A 解析略。

 6.A 解析略。

 7.D 解析外国好的东西、对中国的进步有益的东西都应该吸收,这应该是拿来主义的真实意思。即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不亢不卑的拿。

 8.B 解析略。

 9.B 解析散曲有三种基本类型:小令与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不包括杂剧。

 10.C 解析转折复句中,前面的分句说出一个意思,后面的分句则说出与前一分句相反、相对或部分相反的意思。由句中“渺小”和“高尚”这一对意思相对的词可以看出此句为转折复句。

 二、知识积累与运用。

 11.(1)上句写从楼上望去,洞庭湖好像把东南的吴楚两地从中分开;下句写水天相连,似乎天地都在湖水中日夜浮动。

 (2)全诗抒发了诗人年老多病、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和对国家多难、壮志未酬的无限伤心。

 12.(1)不积跬步

 (2)学然后知不足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我以我血荐轩辕

 13.(1)泰山 华山 嵩山

 (2)经 史 子 集

 (3)旦 净 丑

 14.看拼音写词语

 致 使 沉 寂 阻 挠 忧 虑 猝 不 及 防

 15.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词语意思,用直线连上右边相应的表示语

 1.万古长(青)——表示绿的时间

 2.千山一(碧)——表示绿的范围

 3.(翠)色欲流——表示绿的形态

 16.读句子,给画线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只填序号)

 1)④ 2)⑥ 3)① 4)③ 5)⑤ 6)②

 17.根据要求修改下面的句子

 (1)缩句:桑娜收养了孩子。

 (2)被动句: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被巴西队击败了。 把字句:巴西队把比利时队和英格兰队击败了。

 18.请把诗句与相应的季节用线段连接起来

 春——草色遥看近却无

 夏——接天莲叶无穷碧

 秋——霜叶红于二月花

 冬——千里黄云白日曛

 三、文言文阅读

 19.(1)已经 (2)大败 (3)大腿

 20.(1) 我虽是亡国者(商朝)的后代,(也)不会击鼓进攻没有部好阵的敌人。

 (2) 如果爱惜(敌人)不让他再受伤,就不如当初不去杀伤(敌人)!

 21.战机:第一次,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第二次,既济而未成列。

 作战原则:①不重伤,不禽二毛;②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主要的)。

 22.批驳第一条的是“且今之者……则如服焉”。批驳第二条的是“敌之人……犹有惧焉”和“三军以利用也……鼓儳可也”。

 23.宋襄公认识问题肤浅,固执,愚蠢;鲁庄公目光短浅,急躁冒进,但能接受曹刿的建议。

 四、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4~28题

 24.亲人离别,人难团聚是一种遗憾;然而,因离别而产生的祝福是美好的,因离别而演绎出的真情是美妙的。

 示例:断臂维纳斯,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25.示例:站台是一个演绎情感的剧场,包容着缠绵与不舍,传达着牵挂与祝福。

 26.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7.站台流淌着温情(充满爱意);站台缩短了距离,使人充满激情;站台使人们对生活充满向往之情。

 28.略。

 (二)阅读下面短文,完成29~31题

 29.A 解析A项仅仅强调中条山的山势特点,不能作为它“正处在中国文明起源的黄金地段”的证据。

 30.C 解析A项与原文第二段“已有考古学家撰文,讨论中条山脉在资源上如何支持了夏族的兴旺”的说法不一致。B项与原文第三段“从地理空间关系的角度说,山脉的意义则多在于阻隔或护卫”及后文对中条山意义的说明不一致。D项与原文最后“垣曲商城可能是商朝势力翻越中条的一个进退据点”的说法不一致,把可能说成了必然。C项可以从原文第三、四段找到依据。

 31.B 解析略。

 五、作文

 32.略。

2016年6月4日教师招聘考试(小学语文专业)考试真题及答案

A、基础知识类

一、 按要求填空。( 7分)

1、挨(āi ái)饿,这里的“挨”应读_____________,“饿”用部首查字法,应查的部首是________,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________。

2、世人若被明月累,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________团结 有____有_____ ____综____杂 不____不____

____然大____ ____气____人 海____山____ ________不动

4、用“究竟”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照“香喷喷”这个样子写三个词。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6、“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这句话把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

7、写出十个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句子是否正确,对的在 ( ) 中打“√”,错的在原句上修改。(4分)

1、朝鲜人民把富士山叫做“圣山”。( )

2、一年级的9月13日我就加入了少先队员。 ( )

3、中国、越南、美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首脑都参加了“上海峰会”( )

4、我校人人参加了“东西部红领巾手拉手,百万图书传真情。”( )

5、我国的钱学森爷爷被人们誉为“电报之父”。 ( )

6、6月22日是我们小学阶段的最后一次考试。 ( )

7、“九大行星”指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金星、火星、水星、和冥王星。( )

8、随地丢纸屑是一种很不好的坏习惯。 ( )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再选择一个关联词语造句。(5分)

1、我们的国家( )能日益强大,( )有中国***的正确领导。

2、( )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普及了电脑,人们( )不能丢弃用笔书写。

3、我的新居( )宽敞( )明亮( )

4、( )你不注意用眼卫生,( )视力下降了.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缩句练习 (3分)

1、小铭姥姥家的阳台上放着许多盆花。

2、电脑里有许许多多看不完学不厌的知识

3、说到曹操,曹操就出现在你的面前。

B、知识积累类

一、先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填在句中的括号里。(5分)

同心( )力 日( )月累 五彩斑( ) 尺( )寸阴

浮想联( ) 画蛇( )足 棋( )对手 宾客( )门

1、为了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我们要( )保护地球 ——人类的家园。

2、涓涓细流汇成大海。只有( ),知识才能不断丰富起来。

二、按要求完成:(9分)

1、默写古诗《 示儿 》,并用自己的话填空。

从这首诗中,我们懂得了诗人一生的遗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对孩子的嘱咐是

2、《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一首诗,他还写了《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等诗篇,请你从中选择一首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英雄儿女》这部**(电视)你看过吗?面对敌众我寡,英雄王成在阵地上只剩下一个人的时候,他毅然手拿爆(破)筒,冲进敌阵与敌人同归于尽。每当祖国需要你的时候,你将会怎样?请用你学过的诗句来表达你的决心或想法:

4、采茶姑娘个个( ),她们用灵巧的双手( )地从茶树上摘下(

)嫩芽。绿树映衬着( )的身影,构成一幅(

)的图画。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

5、“先天下之忧而忧,( )”这句话是宋朝( )写的。

6、反映冬季特点的成语(4个):

C、综合运用类

一、阅读下面一段话,想一想这段话写了雨后哪些景物。请用打比方或把事物当作人来写的手法,把这些景物写生动、写形象。8分

雨过天晴。天边挂起了晚霞,柳叶、小花滴着晶莹的水珠,小鱼在湖里游来游去,小青蛙跳上岸"呱呱"地叫着……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雨过天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认真阅读短文,完成指定练习。19分

自己到 易考试教师招考中心 看看吧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测试题

(考试时间:2小时30分)

一、教育理论、心理学试题(18分)

1、选择题(12分)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思想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⑵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

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⑶对小学生的舆论起主要导向作用的是( )。

A.班干部 B.教师 C.学生自身 D.*****

⑷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需要是( )

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尊重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需要

⑸马克思认为,人的劳动能力是( )的总和。

A.知识与能力 B.智力与能力

C.体力与智力 D.体力与能力

⑹王强考试不及格时总是说:“那些考得好的人都是靠记硬背的,并不能证明他们有能力,我考得差也不说明我没有能力,其实分数是无所谓的。”这是()。

A.合理化 B.反向作用 C.补偿 D.压抑

2、写出你最崇拜的两位教育家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主要教育思想和一句名言。(6分)

名 字

主 要 教 育 思 想

他 (她) 的 教 育 名 言

二、《语文课程标准》知识试题(18分)

1、填空题(12分)

⑴语文课程总目标总共( )条,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⑵( )与( )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第一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第二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第三学段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万字。

2、简答题(6分)

⑴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⑵新课程中,小学生的语文基本素养包括什么?

三、语文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65分)

一语言积累(14分)

1、请将成语中用错的字改正过来(4分)

大言不残( ) 囹圄吞枣( ) 为虎作张( ) 高深莫侧( )

鸦鹊无声( ) 原形必露( ) 审时度事( ) 换然一新( )

2、古诗文填空(10分)

①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②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④写出一句表达“友情”的古代诗句:

⑤写出一句表达乡情乡愁的古代诗句:

二阅读感悟(15分)

父 亲

①父亲是3天前的一个下午到家的,当时无人在家,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楼上的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要穿周正一点。”

②家里不宽敞,我们把父亲和儿子安排一间屋里:父亲进屋不久,我就听见巴掌落在脸上的“啪”声,开门一看,见儿子正大吵大闹:“你脏,你脏,不准你亲我,滚出去。”我对儿子动了武,妻子对我怒目而视。父亲垂着手,呆呆地站在一旁。这一夜很晚还听见父亲辗转反侧的声音。

③次日早晨,妻用不友善的腔调对父亲交待:“茶几上有好烟,有烟缸,别抽叶子烟,别乱抖烟灰。别动音响,别动气灶,别动冰箱,别动电视……”父亲谦恭地说:“叫我动,我也动不来的。”中午我俩回来,看见满地的水,父亲正蹲在地上,拿着帕子,手忙脚乱地擦地板。妻子一甩手进了卧室,“砰”地一下关了门。父亲便立即又像做错了事一般,不知所措起来。

④下午下了一场小雨,下班回来不见父亲。父亲回来时,湿漉漉的头发搭在皱纹duīqì的额头,松树皮一样的手提着一个塑料袋。他鞋也没有脱就进了屋,妻子“哼”了一声,又进了卧室。

⑤父亲说:“我去买东西了,不会买,也不知你们缺啥,就琢磨着买了这些。”

⑥父亲说:“蜂蜜治胃病,你记着,一早一晚都要喝一勺。她是用脑的人,核桃粉补脑,孙儿胃口不好,瘦,就给他买了健脾糕,吃了开胃。”

⑦父亲最后从贴身衣兜里拿出一个塑料袋,说:“这5000块钱是我卖鸡卖猪攒的,都攒3年了。我用处不大,你拖家带口的用得着,拿着。我明天就回去了,你有空就回来,看看你妈的坟,你爷的坟。没空回来,爸也不怪你,你们忙,单位纪律严呢!”说完了父亲笑了一笑,摸出叶子烟,正要点,可能想起了妻的交待,又揣了回去。

⑧父亲执意要走。怎么留也不行,我决定叫辆出租车送他回去。

⑨一生都没坐过小车的父亲不知怎么打开车门,他的手在车门上东摸西摸,一脸gāngà。我上前一步,弯下腰来,打开车门,侍候父亲坐进车,再为他关上车门。父亲伸出头来,一脸的幸福,他说:“儿啊,爸算是村里最有福气的人了。”说完,抬手抹着眼圈,憨憨地笑着看我,我刹时百感交集。

⑩ 活在世上,活在城里,活在官场,我在许多人面前弯过腰,为许多人开过车门,但从没有为父亲弯腰开过车门。父亲是农民,我是干部,父亲是庄稼人,我是城里人,父亲这辈子已无法超越我们的高度,但我们有今天全仰仗父亲的奠基。父亲为我们弯了一辈子腰,吃了一辈子苦,操了一辈子心,人到老年依然念念不忘为子孙分担忧愁。但我们呢?给了他那么多不敬,仅仅为他开一次车门,就叫他心满意足,泪流满面。那一弯腰,对父亲来说,是一种孝道和良知,对我来说,是向他及天下所有像他一样的父亲的乞谅和深情致敬!

1、根据语境和拼音写汉字,给标线字注音。(5分)

gān gà___________  duīqì 攒______

2、第①段中“张婆以为是盲流,喝斥他走开”表明父亲___ (1分)

3、第③段“妻”的“交待”运用了句式简短的排比句,表现了“妻”当时什么样的心理状态?(2分)

答:

4、联系上下文说明第⑦段中“父亲笑了一笑”的具体含义。(2分)

答:

5、第⑩段运用了_________的语言表达方式和______的写作表现方法,起到了__________的作用。(3分)

6、本文通过“妻”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性格特点,反衬出父亲______ __的思想性格。(2分)

三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10分)

在语文课上,老师按学生不同水平分成几个等级组,定出不同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学生自动“对号入座”。如C级组的标准是“语言通顺”,符合要求的就给高分。不少学生高兴地说:“我的作文在小学里经常不及格,今天老师给我打了100分,我觉得学好作文还是有希望的!”老师又及时鼓励达标的同学继续向B级、A级组进军。

请问:上述案例中,教师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

四教学设计:(25分)

自由选择一个以往教学过的内容,写一个教学设计。

要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过程的互动,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的评价,都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充分落实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