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豆豉哪里有卖的(小儿感冒发烧咳嗽腹泻的家庭应对)

2024-03-18 01:28:44

为什么要学这些?不是有医生吗?我的回答如下:

1、《黄帝内经》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 这里没有贬低下医的意思。旨在告诉我们,治未病和治欲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可以视为我们现在说的“保健养生”。治欲病,是在我们看到一点疾病的征象的时候,及早干预,把疾病扼杀在萌芽状态。在孩子刚开始打喷嚏流鼻涕的时候,及时应对,避免孩子后面去医院受罪啊。

2、作为家长,了解最基本的养生保健知识,不仅防病治病,更能帮孩子调理出一个好体质。体质好,未来的抗病力就强,无论生命质量还是寿命,都受益。体质的调理,医生是帮不上什么忙的。全靠平日的点滴。

3、是药三分毒,无论中西医。所以,能用食疗和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就别非得去开药。不找医生不等于不作为,有些举手之劳就能帮孩子。怎么吃有利于恢复?怎么吃会让病加重?看完本文,你就心中有数了。

另:小儿中医经络穴位按摩,是我推荐的法宝,也是我当年下功夫最多的。女儿生病,饮食调整和经络穴位按摩,是我的首选。松子从没因为感冒发烧腹泻这样的小问题动用过西医。怕篇幅太长,我将专门开一篇详解小儿中医按摩方法。敬请期待《最安全自然的治本之法 -- 小儿中医按摩详解: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日常保健!》

正文之前,必须强调,我并没主张拒绝就医。基本医学常识一点儿都不懂的家长,如果看了本文还是不开窍,该找医生还得找。还有些必须及时就医的指征,只要发现孩子有这些指征,都要高度警惕,及时看医生。

需要及时送医的症状有:

1、呼吸增快,鼻翼扇动,且胸凹陷,怀疑是肺炎。或呼吸困难,比如哮喘发作。(胸凹陷指吸气时胸壁下部分凹陷,这是由于肺组织弹力差、吸气费力所致。若吸气时仅有肋间或锁骨上方软组织内陷则不是胸凹陷。正常时,2个月以下呼吸每分钟≥60次,2个月~1岁每分钟≥50次,1~4岁每分钟≥40次。)

2、嗜睡且不易叫醒,甚至神智不清。

3、已不能喝水,出现惊厥。

4、高烧39.5℃以上,退烧药无效。

5、普通的感冒,再严重,一周之后就算没好,也至少能看出好转的迹象。否则,就怀疑不是普通的问题,需要就医细查。

一、感冒发烧

1、首先要知道一个常识:

对感冒,没有特效药。市面上治感冒的西药只抑制症状。中药也是辅助已经失衡的机体恢复平衡,受寒的祛寒,上火的清热,加快恢复。就算不吃药,一周左右也能好。

2、我对西药治感冒的看法:

既然只是抑制表面症状,我宁可难受,也不要抑制。为什么?不是我喜欢受罪。要知道,人体是很巧妙的。那些症状绝不是无缘无故的。

为什么打喷嚏流鼻涕?那是身体自发排寒排毒的过程啊。吃药抑制身体抗病,这不是和自己作对吗?本该排出体外的寒,被留在体内。有时候,就算这次病好了,身体里还残留着没清干净的寒邪,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孩子短时间内反复感冒,体质越来越差的原因,其实就是身体里有累积的寒没祛干净,稍有风吹草动就兴风作浪。也有个别情况是元气充足自发排寒,出现类似感冒症状,这一般是有好中医调理体质一段时间后发生, 不多见。

为什么头昏头痛?那是身体想叫你停下手上的一切,赶紧休息啊。感冒西药里,多少都含有止痛成份,麻醉神经并不能治病,白白增加肝肾负担 。

为什么发烧?那是身体积蓄能量,对病邪发起总攻啊,高温利于我们身体打胜仗啊。一见发烧立即就用药强行退烧,让身体好不容易积蓄力气发起的进攻,还没开始战斗就鸣金收兵了,蠢啊。我不是完全反对退烧药,在高烧超过一定限度,而且物理降温仍然无效时,要考虑用药。还有连续高烧超过一定限度时,也考虑用药。具体限度是多少,要看个体差异和孩子当时的状态。后面我会再说。

还有嗓子发炎,只要感冒,去医院抽血查,大多都会说有问题。要么是单纯的细菌感染,要么是单纯的病毒感染,要么是两者合并。只要涉及到细菌感染,多数西医直接就给上抗生素了。不能怪医生,因为他不能不作为啊,万一严重了是要担责任的。要知道,生病的时候,人体处于失衡状态,体内原来达到平衡的菌群这时候会有作乱的,所以血液里查出征象一点不奇怪。我会先试着通过食疗等帮助身体恢复正气,靠自己杀菌。同时密切观察,如果三天后仍然没有好转趋势,则可考虑用抗生素。抗生素必须足量,完成五到七日的全疗程,以免产生耐药性。

3、我对中药治感冒的看法:

是药三分毒,中药亦如此。中药之所以能治病,是取了药材的偏性。因为生病时身体本身就失衡,寒热失衡、阴阳失衡、气血失衡等等,对应的取药的偏性纠正身体的“偏”。因此,没病的人,或者用药方向错误的,药物的偏性就会对健康造成伤害。但,毕竟,中药以天然的动植物为主。相比人工合成的化学分子,天然的东西更容易被身体解毒。在有高明中医的指导下,中药治感冒见效很快,而且治本,有寒排寒,有热化热,不留余患。

4、先分清感冒类型:

西医把感冒分成细菌型和病毒型。中医分为风寒、风热、寒热交杂。还有一种积食导致的胃肠型感冒,我觉得可以归为热感。其实西医里的病毒型感冒我觉得也可大致归入热感。生病是一个过程,随时会变化。先风寒,后入里化热,是比较常见的。比如,先是清鼻涕,过几天变成黄浓鼻涕,最后又变回清鼻涕。说明先是受凉,之后寒邪入里化热,最后寒邪被赶回体表。所以市面上多数感冒中成药里,凉热性的药都有,既驱寒又清内热。

打喷嚏。流水样或蛋清样鼻涕。鼻塞。手脚发凉。若咳嗽,咳出来的痰清稀。舌苔薄白。风寒感冒的发烧通常不会持续发作,而是间歇性反复。

别以为夏天就没有风寒感冒。现在到处是空调,冷热交替频繁,在外面一身汗进了空调房直接吹冷风,虽然是夏天,照样属于风寒。

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突然就发起烧。有的孩子,发烧前,手脚心发烫,嘴唇发干发红,面色发红、睡觉爱出汗的孩子突然不出汗了,皮肤感觉是干干热热的,有的咽喉肿痛、黄流浓鼻涕、舌苔黄或红、小便黄且气味重,这都是风热或积食感冒的预兆。热感不一定是热着了,有可能是前段积累起来的火气或者积食。

5、风寒感冒发烧的应对:

外感病的初起阶段很重要,一发现清鼻涕的时候,立即采取措施,寒还在体表,很容易驱。若从体表的太阳经深入到少阳经、阳明经,则是加重了。

首先,绝对保暖,不能继续受凉,不能吹风。用热水泡脚,让手脚温暖起来。喝温水。不吃冰品,不吃性寒凉的食物,什么是性寒凉?比如西瓜,性大寒。食物寒热性质上网搜。

还有一条通则:一切疾病发作时,都应饮食清淡,忌煎炸油腻。粥或面条这种容易消化的最好。尽量减轻肠胃负担,节省气血,让身体可以集中精力驱病邪。生病时吃得再好,都吸收不了多少,反而是拖累。

然后,一岁内的喝红糖水,红糖水性温,可祛寒。本来生姜红糖水驱寒很好的,但孩子受不了姜味,而且曾有人认为小儿不宜用生姜,对有争议的还是谨慎点。平时煮粥煮汤放点姜,吃不出姜味,能驱点寒。不能吃姜,那怎么办?

介绍一个好东西,药食同源的紫苏叶,苏叶煮水喝驱寒效果很好,特别是肺寒。五六岁的孩子,一般五到六克就行。其实我从来不称,随意,觉得受寒重,就多放点。苏叶在中药店很便宜,是晒干的,家中常备品。松子一出清鼻涕,我就煮一次当水喝,半杯下去,鼻涕不知什么时候就没了。根本不会拖到真正感冒发烧再折腾。

实在不肯喝的,也可以用苏叶六克熬水,然后兑温水,泡脚,也能祛寒。

风寒发烧:

小儿发烧有个特点:如果手脚冰冷、面色苍白说明体温还会上升。一旦手脚暖和了、身上出汗了,体温就可以控制,并很快能降温。

对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的婴儿,大人用手心捂在婴儿前囟门处(最好是爸爸捂,因为男士热量大,宝宝容易出汗),直到微微出汗,这时宝宝的鼻子通了,呼吸匀称了,温度也下降了。再把宝宝叫醒,多喂些温开水或红糖水。

2岁以上的,先搓脚心,把热往脚下引,把脚搓热了再搓小腿,小腿搓热了再搓手、膀子、后背,最后是耳朵。按摩时要轻、要慢、多喂水。

也可用新鲜生姜30克,捣烂后加水适量煎煮,水开后兑入凉水给宝宝洗浴,然后擦干盖好被子,等到全身出一层小汗就能降温。

另,带须葱白+淡豆豉烧水喝,对风寒发烧退烧神速。但我本人没亲自考证。考虑葱白和豆豉都是平常食物,试试无妨。具体方法是:

带须葱头一个,淡豆豉三十粒为最轻剂。小葱的话,就葱白连须3-5根。淡豆豉药店有卖。如脉虚气弱者(脸色黄,唇干,精神不好胃口不好等),豆豉改用黄豆最妥。凡用葱豉汤,舌有黄苔,无论润燥,均用。

6、风热、积食感冒发烧的应对:

喝淡盐水,泡脚,搓脚心,多喝温开水。绝不能再吃上火的食物。特别是积食引起的,更要清淡饮食,甚至只给吃粥。也可喝点小儿七星茶,祛内热。烤馒头片能消积食,不要放油,直接在锅上烤到快焦之前就行。

发烧的时候,物理降温效果不错。用温水擦四肢和额头,不要擦胸口,注意不要用酒精和冷水。

对婴幼儿来说,还有一种发烧可能是婴狎急疹。这种没有感冒症状,不用退烧,烧3天疹子发出来自己就好了。

对病毒性感冒,有一个小方子:夏枯球煎水喝。我自己没试过,但据说很有效。

关于咽喉肿痛:

许多人有误解,以为嗓子发炎这样的热感,就可以吃冰品降温消火。实际上,要看是实火还是虚火。实火指的是真正的由外界高温或上火食物引起的。什么是虚火,继续往下看就知道了。如果是虚火,吃冰品就是雪上加霜。要知道,冰品的寒凉与中药材的凉性不同。冰品并不能消虚火,反而会让体内虚火加重。而且,许多表面上看是上火的嗓子疼、口腔溃疡等,恰恰是因为过度冰品导致的。

冰品加重虚火的原理是:

消化道的功能之一是要把食物加热至体温,因为营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中需要各种消化酶,这些消化酶只有在一定高的温度下才能的挥作用,其实就是化学反应的过程。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提高温度是促进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

因此,冰品下肚之后,肠胃感受到低温,就要调动人体能量赶紧加热这些冰冷的东西。想过吗?你贪图一时痛快吃下的一罐罐冰饮料,要耗费多少气血能量加热成体温?想过你的胃吗?它是肉做的啊,这样冷热刺激,年轻时元气足,还不至于生病。继续这样消耗宝贵的元气,等四五十岁再看吧,各种慢性疾病其实都不是一日而成的。

身体气血不足的时候,怎么办?不能让冰冷的东西放在肠胃里不管啊。于是,身体不得已,只好调用最宝贵的肾精元气,那是出生时先天带来的一罐能量啊,这能量是没法后天补充的,进补和保养只能降低它的消耗,这罐能量耗尽便是人生命终结的时候。这能量是极高效的,为了加热冰品,身体调用的肾元能量供应完了肠胃,还有剩余,这些剩余便化热往上走,哪里薄弱就把虚火发在哪里。这时就有了嗓子疼嘴里烂。这就是虚火,而不是实火。

咽喉肿痛可考虑用金银花加菊花煮水当茶喝,清热解毒。松子从来没有嗓子疼过,对这个我经验不多。但我自己小时候三天两头闹嗓子,那时只要上医院就是抗生素,不好。现在的我再嗓子疼或哑,我就以穴位按摩为主。

7、关于退烧药:

医生的说法是:三天内的持续高烧对身体没有实质性伤害,但孩子肯定不好受。所以,适当吃点退烧药,把体温降一降,虽然对疾病起不到任何治疗作用,但能让孩子感觉好受点儿,能有精神吃点东西喝喝水,对恢复有帮助。个别孩子持续高烧容易高温惊厥,退烧药可以防止此现象,尽管高温惊厥对身体也没有实质性的伤害。所以,退烧药这东西,吃与不吃,全看个体了。但刚开始发烧就立即用退烧药是没有必要的,身体抗病的自然反应,顺应它,密切观察即可。

排除因哭闹喝奶等引发的体温正常升高之后,肛温高于39度或腋温高于38.5度时,才用解热药。这是书上写的,我个人觉得还可以再高点才用。或者先用物理降温,最后再考虑用药。

退烧药的选择:

1)对乙酰氨基酚类:泰诺林缓释片、泰诺林溶液、百服宁。两个月以上可用。吸收迅速安全,退热温和平稳,副作用少,服药后30分钟退热,作用可持续4-6小时,4小时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最多用5次。

2)布洛芬类:美林布洛芬悬(滴)液。六个月以上可用。吸收迅速,退热明显,作用持续时间较长6-8小时,6-8小时后可重复使用,每日最多用4次。虽对胃不好,引起视力减弱,皮肤过敏等副作用,但每日少于4次也安全。小孩最好不用这个。

3)萘普生类:与布洛芬同属一类,吸收迅速解热镇痛,2-4小时退热高峰,可持续13-14上时,每日2次,适用于贫血、肠疾病或不耐受布洛芬的患儿。

4)对小儿副作用大,不应选用的有:阿司匹林、安乃近类(诺静)、复方氨基比林制剂。

二、咳嗽

咳嗽是人体排除废物的反应,咳嗽开始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不能盲目止咳。感冒过后的咳嗽,如果还有感冒的情况,那就先治感冒,感冒好了,咳嗽才可能消失,因为咳嗽只是感冒带来一个症状而已。

可是,感冒好了,就剩咳嗽,怎么办?

分清寒热。中医把小儿咳嗽大致分为:寒咳、热咳、寒热交杂、积食咳嗽。

现在生活好了,零食多,家长怕营养不良又爱逼孩子吃大鱼大肉,所以积食咳嗽十分常见,肺和大肠相表里,大肠积热会向上影响到肺。

积食咳嗽的特点:在咳嗽同时,有手心发热的现象,痰多,夜里咳嗽为多。舌苔很厚,口中有味,大便不爽、臭,肚子胀。

积食咳嗽,首先控制饮食,忌大鱼大肉,清淡饮食,以蔬菜瓜果为主,吃点稀粥清清肠胃。

可用焦三仙各九克熬水,熬二十分钟即可。也可以用中成药: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以下有关寒咳的内容,选摘自中医博士罗大伦的博客。)

外感咳嗽。和感冒一样,开始的时候受了寒,身上冷,流清鼻涕,痰是白色的,如果刚刚发现孩子有了这些症状,其实此时处理是很简单的。

用苏叶,一般五六岁的孩子,六克就可以了,再小的孩子三克即可,然后放入一点橘子皮,就是水果摊上卖的橘子,很多朋友问,到底是桔子还是橙子?回答是都可以,橘子类植物的药用相似。用橘子的四分之一个皮,洗干净,切成条,和苏叶一起熬水。熬的时候要注意,治疗肺经的药,开锅三五分钟即可,取其轻清之气。煮出来温热的时候喝。

同时,可以用苏叶六克熬水,兑入温水中,泡脚,这样寒邪散去,则身体就能恢复了,一般轻浅咳嗽在最初的阶段,马上采取这样的措施,基本可以抵抗回去的。

但是,如果这个阶段过去了,就进入了第二阶段,此时外邪开始和身体斗争,身体内出现了热证,这叫外寒里热的阶段,此时鼻涕开始黄了,或者黄白相间,一会儿是清的,一会儿是黄的,这是寒热错杂了,痰也是**或黄白相间,很多孩子不会咳痰,但是可以听到声音大起来了,痰声很大。

第二阶段适用的治咳嗽的中成药:

我选的这三种,在制方的时候,都考虑到了外寒里热的情况,都用麻黄来散外寒,宣肺,这是张仲景的麻杏石甘汤的思路,然后用一些清热的药物来清里热,一般的孩子的咳嗽,只要服用这些药物,基本都可以逐步恢复,不至于发展。

1)儿童清肺口服液(同仁堂)

?成份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桑白皮(蜜炙)、瓜蒌皮、黄芩、板蓝根、法半夏、浙贝母、橘红、紫苏子(炒)、葶苈子、紫苏叶、细辛、薄荷、枇杷叶(蜜炙)、白前、前胡、石菖蒲、天花粉、青礞石(煅)。

2)葵花牌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组方麻杏石甘汤、双黄连、白虎汤

成分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黄芪、连翘、板蓝根、鱼腥草、知母、麦冬

3)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成份麻黄、石膏、苦杏仁、瓜蒌、板蓝根、金银花、甘草。

特别提示:孩子的咳嗽,如果进入外寒里热阶段(就是我说的第二阶段),服用中成药,两三天没有任何好转,而且有加重的趋势,说明此次外邪来势凶猛,并非口服成药可以解决,需要好中医来处理,这是一个原则,家长切记。

当这个外寒里热的阶段过去后,往往会回到外寒阶段,此时余邪未尽,孩子的鼻涕又清了,痰是白色的,没有大的症状了,可能鼻音还有点重,这是邪气又重新回到外表了,这是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适用的治咳嗽的中成药:

可用著名方子止嗽散: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可以加入款冬花,一般每味药的用量都是三克,这是五六岁的孩子的用量,最好让附近的中医给加减一下,更安全。熬药的时候,先泡药二十分钟,然后熬开锅七八分钟即可熬。这样的药物不要多服,一般二三天即可,千万别一下子服用一个月。这个方子是清代医学家程国彭在《医学心悟》里创立的方子,他自己说的“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逐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

感冒之后剩余的寒证咳嗽:

此时剩余一点寒邪,残留体内,身体没有办法自己清除,多半是自己体内阳气不足,尤其是脾胃阳气不足,无法清除残余寒邪。此时,可用泡脚的方法,也可以吃烤橘子。

具体的做法是:用橘子一个,颜色微微发红一点的好,然后把炉灶的煤气打开,放中火,然后用筷子,把橘子放在炉灶上烤,很快,接触火的地方,就会变黑,然后,要用筷子反转橘子,让其他地方接触火苗,等橘子全部黑的时候,就可以闭火了。橘子皮的颜色变黑就可以了,不要烧成炭了。把橘子拿下来,放温,然后剥开橘子,让孩子吃里面的橘子肉。每次吃一个,一天吃两个,或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胃口来决定。

(以下有关热咳的内容,选摘自中医博士罗大伦的博客。)

有热邪残余该怎么办?此时,如果有黄痰、黄鼻涕,则要继续清外邪,这是邪气还较盛的表现。这个时候就要请中医开方子或者服用一些中成药。

如果,此时没有什么痰了,或者痰很少,但是很黏稠,往往是干咳,而孩子的舌质是红的,大便容易干,手脚容易发热,尿容易黄等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则可以判断剩下了一点残余的热,此时往往是燥热为患。

这时可用流传很广的川贝炖梨。具体的做法是:用川贝粉三克左右,同时把一个白梨上端切开,挖去梨核,把川贝粉放入,然后再盖上,把梨放入一个碗里面,碗里面添些水,然后放入蒸锅内开始隔水蒸三十分钟左右。吃梨喝汤。

但是,记住,感冒后一般寒邪残留的居多,有热邪残留的,往往是这个人的体质偏热,或者最近上火了,或者夏秋天气燥热,或者是冬天北方暖气燥热等等,一定是有原因的,要分辨一下。

(本段摘自博客“老中医奶奶的故事系列”)咳嗽若是热感引起,特别是病毒型感冒引起,最好用香蕉蒸冰糖来服,方法是将香蕉中加入适量的冰糖,然后放入碗内,再放入锅内隔水蒸熟吃,夜晚睡觉前吃效果更佳,几次就好。当然,微波炉里也是可以蒸的。这些都是食品,一般吃不坏人。当然糖尿病人就不要用了。再就是老方子秋梨膏,这是老北京人的最爱,有些超市有卖,可惜知道这个的人现在不多了,可惜。

三、腹泻

松子出生不到两个月时有过一次严重腹泻。一两岁时也常拉肚子,腹泻这事儿,我还算有经验。我的经验是:平时注意调养脾胃是重中之重,而不是等闹病了再忙活。调养之后,松子三岁以后,再没拉过肚子,也没便秘过。

腹泻的原因:

1、积食:对小婴儿来说,接触外界细菌和病毒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半岁之内,腹泻一般是因为肠胃功能未健全,消化不良,主要原因是积食。通常发生在连续超量喝奶之后。大孩子也一样会因积食闹肚子。此时的大便:不臭、**、有奶瓣或未消化的食物。孩子会厌食、舌苔白厚。

2、风寒腹泻:松子不到两个月时的腹泻就属这种。带她楼下放风,吹了点儿风,回来不久就拉肚子了。这种孩子一般本身脾胃就偏弱。对策也很简单,后面会讲。

3、脾虚型腹泻:这种会是慢性的,不会集中很突然很严重。这种孩子需要格外用心健脾养胃。

4、细菌感染腹泻:其实腹泻的只要去医院验大便,肯定能验出几个白细胞甚至潜血。就算不是因为细菌引发的腹泻,拉了那么久肚子,肠道粘膜多少有损伤,所以出现白细胞真的不奇怪。并不意味着必须要用抗生素。用不用,看孩子具体情况。只要孩子精神好、可正常进食流质,我认为就可以先试食疗办法,不行再考虑抗生素。

5、病毒感染腹泻:比如俗称的秋季腹泻就是。对于病毒,人类还没有特效药,只有依靠自身抵抗力恢复。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做有利于提高抵抗力的事情。

腹泻的对策:

1、首要减食,不吃生冷蔬果,更不可吃冰品。吃奶的婴儿奶粉要冲得稀点儿。大孩子以白粥或汤面为主,特别是粥上层的米油,最养脾胃。现在的孩子几乎天天鱼肉虾不断,时间长了就积食,积食就会厌食或者生各种病。中医书里讲鱼虾一周两次足够,常吃牛肉鸡肉,不一定非得每天都有肉,偶尔素食一天是很健康的,让脾胃得到休息。

2、天然食物止泻:胡萝卜煮水喝,是我的首推法宝,不仅止泻,还能补充水份和营养,胡萝卜是健脾的好东西。把胡萝卜切片或丝,煮水,浓淡看孩子接受度定,当水时不时喝。松子每次腹泻都是胡萝卜水起大作用。西药的思密达是物理止泻的药,试过的就知道那有多难下咽了,就像往下吃石膏粉,而且不能久用,有副作用。还有一种天然止泻食物:苹果煮水。煮完,喝水吃苹果。这个法子我没用过,因为女儿喜欢胡萝卜煮水。

3、风寒腹泻:用白胡椒碾碎沾酒贴在肚脐,驱风寒。国内有卖治小儿腹泻的肚脐药贴,我想原理大致相同。松子婴儿时风寒腹泻了半个月,就是贴肚脐加喝胡萝卜水好的。

4、严重腹泻的容易脱水,注意补充水份。也可以补充生理盐水,药店有卖的,口服。自己用盐兑水也行,比例自己上网查。我没用过盐水,少喝点粥,加点小菜,足够了。

5、关于细菌感染:其实腹泻的只要去医院验大便,肯定能验出几个白细胞甚至潜血。就算不是因为细菌引发的腹泻,拉了那么久肚子,肠道粘膜多少有损伤,所以出现白细胞真的不奇怪。并不意味着必须要用抗生素。用不用,看孩子具体情况。只要孩子精神好、可正常进食流质,我认为就可以先试食疗办法,不行再考虑抗生素。

6、虽说抗生素尽量不用,但严重腹泻持续时间太长,甚至脱水,则需要上抗生素,但一定要先化验大便,做大便细菌培养后,选用相应抗生素,不能上来就用广谱抗生素,不得已使用后一定要补充益生菌。

7、病好后,一定要调养脾胃。办法是:常吃淮山薏米粥。比例不用特别精确,也要看孩子接受度。我是把淮山干和薏米打成粉,煮大米粥时放进去。消化不良可以放一两片山楂干,久病、虚弱的可以放点黄芪。薏米性偏凉,有寒证时不放或少放。这些一定是病好后才吃的。生病时绝不可乱补。

8、所以病后要注意补充益生菌,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一岁前直接服用益生菌制品。一岁后可吃酸奶等含益生菌的食物。

9、有健脾的中成药,但我没给孩子用过,通过食疗已经很有效了。这里也介绍一下中成药,醒脾养儿颗粒(健兴),可以健脾、养血、安神,对于脾虚、贫血、夜啼、哭闹的宝宝效果不错。

(怕篇幅太长,我对小儿中医按摩一字没提,其实这是我推荐的法宝,我将专门开一篇详说。敬请期待《 最安全自然的治本之法 -- 小儿中医按摩详解:感冒、发烧、咳嗽、腹泻、日常保健! 》)

豉汁豆豉豆瓣酱的区别

中药处方不仅要有药名,且每味药物还要有用量,

以下是中药每10克的参考价格,单位(元),你自己查吧:

因地方差异有些药物零售价格亦会有些差别.

人参因品种不同价格也会有很大区别.

莲心0.40 乌梅0.35 龙葵0.13 黄药子0.10 麻黄根0.28 草果2.76

石莲子0.32 石榴皮0.15 天龙3.60 了哥王0.80 浮小麦0.10 草豆蔻0.26

鸦胆子0.32 白芨0.81 绞股蓝0.38 山慈菇3.40 诃子0.21 肉豆蔻1.60

芡实0.58 五倍子0.50 女贞子0.18 半枝莲0.33 白果0.80 皂刺1.23

莲须2.63 金樱子0.77 沙苑子0.50 半边莲0.30 银杏叶0.20 京菖蒲1.60

制黄精0.41 益智仁0.76 茺蔚子 冬凌草0.30 淡豆豉0.18 石菖蒲0.49

炒黄芩0.92 苍术0.38 橘皮0.14 佛手1.56 地骨皮0.24 白薇0.20

炒黄连4.80 厚朴0.45 青皮0.16 木香0.18 银柴胡0.92 青蒿0.10

炒黄柏0.25 枳实0.19 枳壳0.33 莱菔子0.14 胡黄连1.18 天葵子0.49

生黄芩0.85 红花1.22 郁金0.48 炙没药0.72 泽兰0.15 苦参0.19

川黄连4.34 桃仁0.97 元胡0.68 炙乳香0.54 莪术0.23 龙胆草0.65

生黄柏0.21 炒香附0.17 乌药0.13 鸡血藤0.12 三棱0.29 紫草1.26

知母0.46 石见穿0.17 五灵脂0.39 留行子0.20 桑白皮0.19 炙百部0.34

天冬0.81 刘寄奴0.37 姜黄0.24 川牛膝0.33 炙紫菀0.23 白前0.12

麦冬0.85 徐长卿1.64 蚕沙0.10 淮牛膝0.52 炙冬花0.84 前胡0.63

玄参0.25 川楝子0.12 穿山甲15.40 乌贼骨0.58 丁香1.70 吴茱萸1.40

南沙参0.45 桔核0.31 土元1.08 降香0.47 荜茇0.90 花椒0.81

北沙参1.06 荔枝核0.14 水蛭5.18 苏木0.27 胡椒1.60 小茴香0.36

*羊藿0.24 炒杜仲1.07 覆盆子1.40 芦巴子0.20 炮姜0.41 熟附片0.33

川断0.27 生杜仲1.06 菟丝子0.70 补骨脂0.16 高良姜0.35 干姜0.38

寄生0.20 锁阳0.22 蛇床子0.40 肉苁蓉2.33 白附子0.46 肉桂 0.50

槐角0.15 藕节0.15 荆芥炭0.24 生地炭0.94 血余炭0.70 藕节炭0.24 茜草0.71 桑螵蛸1.80 椿根皮0.25

槐米0.50 小蓟0.15 地榆炭0.26 柏叶炭0.40 陈棕炭0.20 茜草炭1.38 艾叶0.08 毛冬青0.50 苦楝皮0.18

侧柏叶0.11 大蓟0.24 生地榆0.16 佛手花1.00 绿萼梅2.70 玳玳花1.60 贡菊1.80 鸡骨草0.39 忍冬藤0.26

赤小豆0.16 赤茯苓0.29 拳参0.26 厚朴花1.00 玫瑰花1.00 月季花1.00 凌霄花0.69 猫爪草0.90 络石藤0.19

冬瓜子0.17 茯苓皮0.12 漏芦0.16 炒内金0.65 建曲0.18 焦麦芽0.14 焦山楂0.15 炒杏仁0.55 旱莲草0.12

冬葵子0.18 冬瓜皮0.18 苎麻根0.27 红曲米0.16 神曲0.20 炒谷芽0.14 生山楂0.13 桔梗0.45 仙鹤草0.16

胖大海1.35 桔叶0.11 瓜蒌子0.52 百合0.41 生白术0.74 生白芍0.38 生甘草0.36 党参0.75 生黄芪0.98

板兰根0.42 桔红0.20 瓜蒌皮0.65 石斛1.36 炒白术0.74 炒白芍0.40 炙甘草0.39 太子参1.08 炙黄芪0.62

贯众0.18 桔络1.78 薤白0.24 五味子2.13 山药0.76 丹参0.35 生地0.48 生首乌0.48 生栀子0.35

桑叶0.19 山豆根1.23 香橼0.31 山茱萸1.18 天花粉0.45 路路通0.20 熟地0.48 炙首乌0.56 炒栀子0.38

菊花1.00 射干0.80 柿蒂0.16 砂仁2.10 茯苓0.48 薏仁0.27 当归0.36 益母草0.11 金银花0.92

葛花0.33 青果0.45 八月札0.32 白蔻仁1.00 猪苓1.68 泽泻0.60 川芎0.55 金钱草0.25 连翘1.20

炙远志2.41 木蝴蝶0.49 野菊花0.34 地丁0.20 红藤0.10 鱼腥草0.28 法半夏1.84 牡丹皮0.54 莲子0.62

酸枣仁2.10 穿心莲0.13 白蚤休3.10 公英0.43 败酱0.32 大青叶0.32 姜半夏2.04 赤芍0.36 扁豆0.26

柏子仁1.00 玉竹0.32 决明子0.21 生大黄0.27 火麻仁0.15 象贝母5.57 胆南星0.93 海藻0.20 垂盆草0.27

大腹皮0.15 石韦0.31 土茯苓0.32 制大黄0.39 郁李仁1.20 平贝母 制南星0.58 昆布0.26 地耳草0.28

豨莶草0.21 蔓荆子0.49 佩兰0.30 槟榔0.34 扁蓄0.13 白鲜皮0.38

石楠叶0.10 葶苈子0.10 钩藤0.33 木通0.17 瞿麦0.13 地肤子0.15

威灵仙0.39 木瓜0.39 海风藤0.34 合欢皮0.14 萆解0.18 马齿苋0.26

防已0.74 狗脊0.13 伸筋草0.10 海桐皮0.35 虎杖0.12 白头翁0.13

千年健0.25 五加皮0.14 桑枝0.11 老鹳草0.15 鸭跖草0.20 秦皮0.20

代赭石0.28 紫石英0.56 龟板7.70 鹿角霜2.10 石决明0.38 生龙骨0.57

海浮石0.44 花蕊石0.14 别甲4.60 水牛角3.20 煅龙骨0.89 生牡蛎0.06

阳起石0.15 磁石0.32 玳瑁12.00 生石膏0.14 煅牡蛎0.13 珍珠母0.18

生麻黄0.11 苏梗0.10 芦根0.29

炙麻黄0.14 苏叶0.18 淡竹叶0.20

桂枝0.14 苏子0.24 枇杷叶0.45

荆芥0.12 白芷0.28 天麻片5.50

防风1.40 香薷0.15 地龙1.60

薄荷0.29 细辛2.7 刺蒺藜0.55

羌活1.07 炒苍耳0.10 葛根0.29

独活0.23 藁本0.30 柴胡0.45

秦艽1.46 辛荑0.51 升麻0.25

蛇蜕4.20 蝉蜕2.65 夜交藤0.14

蜂房5.10 僵蚕0.84 茯神0.40

乌梢蛇3.59 牛蒡子0.36 合欢花0.49

透骨草0.30 白芥子0.20 藿香0.44

竹茹0.19 夏枯草0.39 南沙参0.45 桔核0.31

茵陈0.16 舌蛇草0.47 北沙参1.06 荔枝核0.14

通草0.66 茅根0.30 *羊藿0.24 炒杜仲1.07

川断0.27 生杜仲1.06 菟丝子0.70

寄生0.20 锁阳0.22 蛇床子0.40

让我来告诉你区别在哪

豉汁配方 材料:

葱姜蒜 洋葱 胡萝卜 香菜 芹菜 胡椒粒 干虾米 鱼骨等适量

做法:

1.材料下锅用油抄香

2.下水150克 老抽150克 生抽250克 冰糖200克 美极鲜115克 鱼露65克 味精220克 鸡精100克 大火烧开 小火煨10分钟即可

豆豉(音chǐ )是一种用黄豆或黑豆泡透蒸(煮)熟,发酵制成的食品,主要产于湖南浏阳。

豆豉,是我国传统发酵豆制品。古代称豆豉为“幽菽”,也叫“嗜”。最早的记载见于汉代刘熙《释名·释饮食》一书中,誉豆豉为“五味调和,需之而成”。公元2至5世纪的《食经》一书中还有“作豉法”的记载。古人不但把豆豉用于调味,而且用于入药,对它极为看重。《汉书》、《史记》、《齐民要术》、《本草纲目》等,都有此记载。据记载,豆豉的生产,最早是由江西泰和县流传开来的,后经不断发展和提高,使豆豉成为独具特色,成为人们所喜爱的调味佳品,而且传到海外。我国台湾人称豆豉为“荫豉”,日本人称豆豉为“纳豉”,东南亚各国也普遍食用豆豉。

豆豉按原料分有“黑豆豆豉”和“黄豆豆豉”两种。以黑褐色或黄褐色、鲜美可口、咸淡适中、回甜化渣、具豆豉特有豉香气者为佳。

豆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 (20%)、脂肪(7%)和碳水化合物 (25%),且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豆豉还以其特有的香气使人增加食欲,促进吸收。我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大量生产豆豉供应志愿军食用。

豆豉不仅能调味,而且可以入药。中医学认为豆豉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豆豉一直广泛使用于中国烹调之中。可用豆豉拌上麻油及其他作料作助餐小菜;用豆豉与豆腐、茄子、芋头、萝卜等烹制菜肴别有风味;著名的“麻婆豆腐”、“炒回锅肉”等均少不了用豆豉作调料。广东人更喜欢用豆豉作调料烹调粤菜,如“豉汁排骨”、“豆豉鲮鱼”和焖鸡、鸭、猪肉、牛肉等,尤其是炒田螺时用豆豉作调料,风味更佳。

豆豉用陶瓷器皿密封盛载为宜。这样可保存较长时间,香气也不会散发掉。但忌生水入侵,以防豆豉发霉变质。

我国较为有名的豆豉有:广东阳江豆豉、开封西瓜豆豉、广西黄姚豆豉、山东八宝豆豉、四川潼川豆豉和湖南浏阳豆豉等。

豆豉富含蛋白质、各种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色香味美,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我国南北部都有加工食用。但若不注意加工艺,会致使品质下降,甚至霉变,造成经济损失。

一、工艺流程

黑豆→筛选→洗涤→浸泡→沥干(TY-Ⅱ)→蒸煮→冷却→接种→制曲→洗豉→浸FeSO4→拌盐→发酵→晾干→成品(干豆豉)

二、操作要点

(一)原料处理1.原料筛选:择成熟充分、颗粒饱满均匀、皮薄肉多、无虫蚀、无霉烂变质、并且有一定新鲜度的黑大豆为宜。2.洗涤: 用少量水多次洗去大豆中混有的砂粒杂质等。3.浸泡: 浸泡的目的是使黑豆吸收一定水分,以便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度变性;使淀粉质易于糊化,溶出霉菌所需要的营养成分;供给霉菌生长所必需的水分。浸泡时间不宜过短。当大豆吸收率<67%时,制曲过程明显延长,且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不松软。若浸泡时间延长,吸收率>95%时,大豆吸水过多而胀破失去完整性,制曲时会发生“烧曲”现象。经发酵后制成的豆豉味苦,且易霉烂变质。因此,我们在生产加工中应选择浸泡条件为40℃、150分钟,使大豆粒吸收率在82%,此时大豆体积膨胀率为130%。4.蒸煮:蒸煮目的是破坏大豆内部分子结构,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易于水解,淀粉达到糊化程度,同时可起到灭菌的作用。确定蒸煮条件为1kgf/cm2,15分钟或常压150分钟。

(二)制曲制曲的目的是使煮熟的豆粒在霉菌的作用下产生相应的酶系。在酿造过程中产生丰富的代谢产物,使豆豉具有鲜美的滋味和独特风味。

把蒸煮后大豆出锅,冷却至35℃左右,接种沪酿3·042或TY-Ⅱ,接种量为0.5%,拌匀入室,保持室温28℃,16小时后每隔6小时观察。制曲22小时左右进行第一次翻曲,翻曲主要是疏松曲料,增加空隙,减少阻力,调节品温,防止温度升高而引起烧曲或杂菌污染。28小时进行第二次翻曲。翻曲适时能提高制曲质量,翻曲过早会使发芽的孢子受抑,翻曲过迟,会因曲料升温引起细菌污染或烧曲。当曲料布满菌丝和**孢子时,即可出曲。一般制曲时间为34小时。

(三)发酵豆豉的发酵,就是利用制曲过程中产生的蛋白酶分解豆中的蛋白质,形成一定量的氨基酸、糖类等物质,赋予豆豉固有的风味。

1.洗豉:豆豉成曲表面附着许多孢子和菌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酶类,如果孢子和菌丝不经洗除,继续残留在成曲的表面,经发酵水解后,部分可溶和水解,但很大部分仍以孢子和菌丝的形态附着在豆曲表面,特别是孢子有苦涩味,会给豆豉带来苦涩味,并造成色泽暗淡。

2.加青矾,使豆变成黑色,同时增加光亮。

3.浸焖:向成曲中加入18%的食盐、0.02%的青矾和适量水,以刚好齐曲面为宜,浸焖12小时。

4.发酵:将处理好的豆曲装入罐中至八、九成满,装时层层压实,置于28℃~32℃恒温室中保温发酵。发酵时间控制在15天左右。

(四)晾干豆豉发酵完毕,从罐中取出置于一定温度的空中晾干,即为成品。

三、质量标准

(一)感官指标

1.色泽:黑褐色、油润光亮。

2.香气:酱香、酯香浓郁无不良气味。

3.滋味:鲜美、咸淡可口,无苦涩味。

4.体态:颗粒完整、松散、质地较硬。

(二)理化指标

1.水分:不低于18.54%;2.蛋白质:27.61g/100g;3.氨基酸:1.6g/100g;4.总酸(以乳酸计)3.11g/100g;5.盐分(以氯化钠计)14g/100g;6.非盐固形物:29g/100g;7.还原糖(以葡萄糖计):2.09g/100g。

豆瓣酱可以用蚕豆或大豆为原料制作。

以蚕豆为原料,制作方法为:

①成品特色:酱色黑褐,香气浓郁,味鲜咸而稍甜。

②制作要点:将蚕豆用开水泡涨后剥去皮,放入锅内煮至用手一捏就酥烂,然后倒入蔑席上摊平,上盖厚约3厘米左右的稻草,放在无阳光和空气不流通处,3天翻拌1次,约一个星期后,再移至通风处,豆瓣上长出黄毛(霉菌)后,放入食盐拌匀装入坛中,再把洗净、晾于、切碎的辣椒连同煮好的香料水一并倒进坛中拌匀。注意不要沾水和油,以免生虫或变质。最后用黄泥封严。静置半个月左右,酱色变成黑揭色,闻着有香气,味鲜咸而带甜,即成。

以大豆为原料的制作方法为:

①成品特色:酱色微红,味香而甜。

②配料比例:大豆7份、面粉3份、食盐1.7份、水10份。

③制作要点:剔除大豆中的杂质,用水洗净尘土后,浸泡8~10小时,至黄豆发胀、无皱纹后,控掉水放入锅中,煮至用手一捏就碎(一般煮2小时,再焖6~8小时),并呈糜糊状和黄褐色。然后将熟豆冷却,温度降至37℃左右时,与面粉拌匀,用干净布盖上,放于温度稍高的地方发酵。约1星期即可长出一层黄绿色的毛,此时捣成小块,装入缸中,并加食盐和清水,搅拌均匀。再把酱缸放在向阳的温暖处。10天后打扒。待酱呈微红色,散发出香味时,即可食用。

现在你清楚了吗?你可以去各大卖场里去买,一般都会有,比如家乐福、易初莲花、麦德龙==都会有的,我就有买到过啊!~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