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烯菌酯(小麦有干麦穗用什么药)

2024-04-16 18:23:29

小麦赤霉病,预防为主,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防治,用药时间便于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 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一个星期以后在防治一次。

小麦赤霉病防治牢记三句话:

晴天见花打;

阴天见穗打;

雨天抢前打 。

蔬菜萎蔫原因多分清症状巧应对

播种期:可用立克秀、三唑酮、烯唑醇、适乐时、甲拌磷、甲胺磷、戊唑醇、吡虫啉、噻虫嗪等拌种。

分蘖期至拔节期:可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氰烯菌酯、阿维菌素等防治条锈病、纹枯病等。

孕穗期:可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等防治多种病虫害。

孕穗期-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生长调节剂混配防治病虫害。

一、播种期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害的有利时机,主要防治小麦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病毒病、黄矮病、丛矮病以及地下害虫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应根据防治的对象来选择合适的种子拌种剂或包衣剂。

1、小麦纹枯病、黑穗病、条锈病:可选用种子重量0.1%-0.15%的2%立克秀,或种重0.15%的20%三唑酮乳油,或种重0.12%的12.5%禾果利(烯唑醇)拌种。

2、小麦全蚀病:可选用2.5%适乐时100ml,加1.5-2kg水,拌麦种50-100kg,晾干后播种。

3、小麦黄矮病、丛矮病:可选用75%甲拌磷乳油100-150ml,加3-4kg水,拌麦种50kg,拌匀后堆焖12小时播种。

4、针对地下害虫一般发生区,可选用40%甲胺磷或50%辛硫磷乳油50g,加4-5kg水,拌麦种40-50kg。

5、在多种病虫混合重发区,可选用戊唑醇、苯醚甲环唑、种菌唑等杀菌剂与吡虫啉、噻虫嗪等杀虫剂,进行混合拌种或种子包衣。

6、药剂包衣或拌种时,可适量加入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等诱抗剂和生长调节剂一起处理种子,促进小麦出苗、生根、分蘖和健壮生长,提高小麦植株抗逆能力。

二、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3月份)

小麦分蘖期至拔节期主要防治条锈病、纹枯病、茎基腐病,挑治苗期蚜虫和麦红蜘蛛。

1、小麦条锈病:可选用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氟环唑、丙环唑、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丙唑?戊唑醇等药剂防治。

2、小麦纹枯病:当纹枯病病株率达10%时,可选用戊唑醇、丙环唑、烯唑醇、噻呋酰胺、井冈霉素、多抗霉素、木霉菌、井冈?蜡芽菌等药剂防治。

3、小麦茎基腐病:可选用氟唑菌酰羟胺、噻呋酰胺、氰烯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嘧菌酯?丙环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等防治镰刀菌的药剂防治,注意加大水量,并将药液喷淋在麦株茎基部,以确保防效。

4、蚜虫、麦红蜘蛛:早期可利用保护天敌控制,当平均33cm行长螨量达200头以上时,可选用阿维菌素、联苯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马拉?辛硫磷、联苯?三唑磷等药剂喷雾防治。

5、叶片发黄、分蘖不好:可适当增加100g磷酸二氢钾,亩用芸苔素内酯10g。

三、小麦孕穗期

小麦孕穗期主要预防白粉病、锈病、纹枯病、赤霉病等,以及促进小麦孕穗健壮,可加入适量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咪鲜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来预防。

1、小麦白粉病:可使用三唑酮、烯唑醇等单剂或复方制剂进行叶片喷雾。孕穗期至抽穗期病株率达15%或病叶率达5%,可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75%拿敌稳水分散粒剂,或25%丙环唑乳油,或40%多?酮可湿性粉剂,兑水均匀喷雾。

2、小麦赤霉病:可选用氰烯菌酯、咪鲜胺、戊唑醇、氟环唑、枯草芽孢杆菌、井冈?蜡芽菌等药剂。在赤霉病重发区,可选用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氰烯菌酯?戊唑醇等新药。赤霉病偶发区,可结合其他病虫防治,在抽穗扬花期进行兼治。

四、小麦孕穗期-灌浆期

小麦孕穗期-灌浆期重点防控麦穗蚜及中后期多种病害、干热风。

1、穗蚜、吸浆虫:当孕穗初期早晨或傍晚手扒麦垄看到1-2头成虫在飞时,应及时选用辛硫磷、毒死蜱、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氟?吡虫啉、呋虫胺等杀虫剂防治,重发区间隔3天连续用药2次,以确保防效。当田间百穗蚜量达800头以上,益害比(天敌:蚜虫)低于1:150时,可选用啶虫脒、吡虫啉、氟啶虫胺腈、抗蚜威、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耳霉菌等药剂喷雾防治。

2、中后期多种病害:杀虫剂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噻虫嗪、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抗蚜威、苦参碱等。杀菌剂有三唑酮、烯唑醇、戊唑醇、己唑醇、丙环唑、苯醚甲环唑、咪鲜胺、氟环唑、甲基硫菌灵、氰烯菌酯、蜡质芽孢杆菌、井冈霉素、丙硫菌唑、氟唑菌酰羟胺、丙唑?戊唑醇、丙硫?戊唑醇、氰烯?戊唑醇等。生长调节剂有氨基寡糖素、芸苔素内酯、赤?吲乙?芸苔等。

3、防止干热风:叶面喷施高含量磷酸二氢钾是防御小麦干热风的重要手段。

随着气温逐步回升,正值盛果期的蔬菜常出现萎蔫症状,但引发原因却不同。提醒菜农朋友,应结合各自棚室情况,找准引发蔬菜萎蔫的原因,对症应对才是上策。

生理性病害导致的萎蔫

一、土壤干旱导致的萎蔫。

连续阴雨天气多下,为降低棚内湿度,菜农多不进行浇水,浇水间隔延长,使得土壤湿度较小。一旦天气放晴或棚内温度升高,植株就会萎蔫。这种情况属于单纯缺水导致的萎蔫。

防治办法:菜农可以先通过叶面喷水的办法来补充叶片水分。同时,建议菜农应改变惯性思维。因为温度回升后,即使在阴天时,棚内温度也会在17℃以上,满足通风排湿条件,那么,阴天蔬菜缺水时,菜农可进行浇水,但要浇小水。浇水时,注意土壤温度和水温,两者温差不可过大,避免出现伤根的情况。

二、根弱、根少,供水不足导致的萎蔫。

这种情况很难引起菜农重视,以黄瓜为例,随着温度升高,留瓜数量增多后,根系弱、少,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来供应植株,植株就会出现萎蔫现象。这种情况,菜农如何能及早发现呢?通过田间观察,笔者发现根弱、少的植株,本身长势也弱,茎秆细,节间长,叶片薄而黄。

防治办法:首先,对于偏弱植株,建议菜农少留瓜,每株留一大瓜一幼瓜即可。其次,适当控制地上部的长势。对于徒长的植株,建议喷施叶绿素、矮壮素等,喷施植株生长点,起到控棵不控果的效果,植株合成养分流向根系的增多,促进根系生长。再是施肥时配合使用生根剂,如含有海藻酸、甲壳素、微生物菌等功能性物质的水溶肥,促进生根。

三、急性萎蔫。久阴乍晴后,蔬菜会出现急性萎蔫。连阴天下,蔬菜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处于饥饿状态,根系活性弱。一旦晴天后,棚内温度升高,通风早,空气湿度下降,蔬菜叶片蒸腾量大、快,叶片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多于根系吸收的水分,造成叶片急性萎蔫。若不能及时缓解,蔬菜萎蔫会加重,进一步发展为永久萎蔫,造成茎叶干枯、植株死亡。

防治办法:久阴乍晴后,蔬菜萎蔫,菜农应采取缓解办法,如适当采用遮阳网遮阳;早通风、渐次通风,使得棚内温度缓慢回升,给蔬菜预留缓冲时间。菜农也可以采用叶片喷清水的办法,防止过度萎蔫使叶片受害,喷水时可以加点叶面肥,叶面肥的用量按正常使用量的三分之一即可,同时在天气恢复正常后,随水冲施生物菌剂。

侵染性病害导致的萎蔫

一、根腐病。包括腐皮镰孢根腐病和疫霉根腐病两种,无论根系感染哪种根腐病,蔬菜都会表现出萎蔫症状。伴随着病情的日渐加重,蔬菜会反复萎蔫,连续多日后,就会出现死棵。

防治办法:对于发病严重,根系完全腐烂的,建议直接拔除,并用乙磷铝处理土壤,杀灭其中病原菌。对于发病轻的,建议使用恶霉灵+精甲霜灵?锰锌+咯菌腈悬浮剂+生根剂,对全棚植株进行灌根处理,每株250克,灌根2-3次。注意灌根之前尽量不要浇水,避免稀释,影响药剂效果。

二、细菌性溃疡病、髓部坏死、青枯病。

当前正是细菌性病害高发季,番茄感染这三种病害后,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萎蔫。溃疡病发生初期,番茄叶片局部小叶开始萎蔫,继而萎蔫加重,最后导致死棵。髓部坏死和青枯病的区别在于后者叶片青干,挤压发病茎秆会有白色菌脓溢出。

防治办法:伤口和湿度是细菌性病害高发的两大因素,菜农在管理中应尽量避免。同时,对于这三种细菌性病害,防治时采用冲施+喷施的办法。发病后,菜农可以选用以下配方:乙蒜素+噻霉酮+甲壳丰(灌根使用);氯溴异氰尿酸+丁子?香芹酚叶面喷施。喷施时,菜农还应注意喷淋茎秆。

三、枯萎病和黄萎病。

两者都属土传的维管束病害,多在番茄盛果期发生,对产量影响极大。前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变黄,不脱落,直至枯死。后者病叶由下至上逐渐变黄,**斑驳首先出现在侧脉之间,上部较幼嫩的叶片以叶脉为中心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仍较长时间保持绿色。

防治药剂:防治时,可以选择多菌灵、恶霉灵、咯菌腈、硫酸铜钙、氰烯菌酯等药剂配合生根剂使用。而防治的关键是,换茬时,加强土壤消毒工作。换茬后,土壤中增施有益微生物菌肥,让土壤中有益菌群快速占位,起到抑制有害菌,养根、改土的多重作用。

(刘志梅)

TAGS:
声明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搜索
排行榜
标签列表